首页 哲学 正文

报帝恩 清朝名称方观承:以拯救天下苍生为职责,为报帝恩倾尽一生无怨悔

清朝名称方观承:以拯救天下苍生为职责,为报帝恩倾尽一生无怨悔

一提起清朝的朝廷重臣,多数人想到的都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但是在研究清朝历史时,还有一位官员不应被遗忘,这位重臣虽然现如今没有前面提及的几人名气大,知道和了解的人也少之又少,但是其做出的贡献却不可忽视,此人便是清朝的一代名臣——方观承。

方观承为乾隆时期的朝廷命官,在当时可以用这样的三句话来形容此人的品行,那便是“皇帝对其倍加赏识,士人对其交口称赞,百姓对其感恩戴德”,第一条也许但凡朝臣都能做到,但是第二条和第三条便足以看出方观承的为人品性了。纵观方观承的一生,我们不仅能在他身上学到为国奉献的精神,其为人修养、道德品性,都对我们有着十分深刻的启迪意义。

方观承虽为乾隆时期的官员,但是却出生于康熙年间的一个绅宦之家,他的高祖方拱乾以及曾祖方孝标都是清朝的著名词臣,祖父方登峄和父亲方式济分别是当时工部的主事和内阁中书。方观承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按理说应该会有一个似锦的前程,然而康熙年间的一场文字狱却使得方观承美好的童年生活戛然而止。

方观承笔迹

此次文字狱案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南山集》案。康熙五十年,左都御史赵申齐以“语多狂悖”为由上奏弹劾了撰写《南山集》一书的戴明世,而方观承的祖父与父亲也在这场案件中受到了牵连,并被贬谪到黑龙江卜魁城。方观承和其兄方观永二人则由于当时太过年幼而免于流放。尽管路途遥远,方观承与方观永每年依旧坚持到塞外探视家人,“往来南北,营塞外菽水之费,或日一食,或徒步行百余里”。

虽然家庭突然遭遇变故,但方观承却并未就此消沉、荒废学业,反而因每年探望家人,辗转于多处地所,因而开拓了眼界,在这之后愈加勤奋刻苦学习。后来他的祖父和父亲先后离开人世,方观承也因贫困而流落京城,但此时一穷二白的方观承却在京城遇到了他一生的贵人——平郡王福彭。

平郡王福彭十分赏识方观承的才学品行,便将其罗致幕下。第二年,福彭受命讨伐准噶尔,临行前将方观承引荐给了雍正帝,他因此得到了中书头衔,并“赴北路军营为书记”。最终大军凯旋而归,方观承也凭着立下的军攻实授内阁中书。自此,方观承正式踏入了仕途生涯。

乾隆二年,方观承担任军机章京,没多久便升任为吏部郎中,乾隆七年,他又担任直隶清河道一职,与直隶总督史贻直奏勘永定河工,同年,方观承又凭借出色的政绩和才干升任直隶布政使。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方观承依旧连连升迁,并于乾隆二十年署理陕甘总督,并且担任了长达近二十年之久,直至因病离世。方观承不仅非正途入仕,而且祖上还犯有大逆之罪,然而方观承却颇受重用,担任多个要职,且升官之快实在令人惊讶,由此不难看出其才干超出常人之处。

方观承用一生的时间来辅君佐国,造福百姓,为百姓和国家做出了极大贡献,他的政绩具体如下:

第一,劝垦田地,改善民生。清初人多地少,但这又与赋税和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方观承在担任浙江巡抚一职时,曾多次亲临现场来勘察工程,经过多次勘察检验后,他意外发现此处可以开垦之地足有35万4千800余亩,为此他立即展开了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制定,“将认垦者,核编字号,选老农,司劝课,分年升科”。

乾隆二十一年,他还在天津、盐山等地查出私垦土地19537顷,最终方观承将此土地恩赏于官地名色,并承认业主的所有权。不仅如此,他还将永定河淤滩地的堤内外留了十丈作为种柳取土之用,余下的则留给永清等七州县的守堤贫民,八年后再次统计方观承直隶任内的民间垦田多达13万顷以上。方观承种种开垦田地的做法,不仅十分充分的利用了土地,而且还没有因为垦荒而影响漕运与泄洪。

第二,治理水患,兴修水利。乾隆十四年,方观承担任直隶总督,但当时直隶省内河渠十分多,且河流的上游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一旦夏季多雨水,则会引发水患,但如果下的雨很少,却又容易造成旱灾。

其中,境内最难治理的一条河是永定河,该河含沙量十分大。为了寻找解决方案,方观承多次前往永定河案勘察,最终确定了“加固上游堤坝,疏浚下游”的对策。乾隆十八年,方观承请奏在永定河的北岸六工尾作为下口来开堤放水,然而当时很多人却误以为方观承一直在不断地修改治理水患的方针,没有主见。

但方观承的一席话却令众人听罢后心服口服:“上年洵水盈涨,挟沙直注下口。十里以内,旧积新淤,阻塞去路……臣逐细查勘,向北改移水道,仍以南埝下汛为归宿,实于现在情形为便。”最终方观承的方针和建议都得到了乾隆帝的认可和施行,在此过后,永定河长达20年间都未曾发生过重大水患。除此之外,方观承还率领民众对境内的其他河进行了有效的治理,在益州城北开设水渠,引导水流灌溉农田,极大的改善了民生。

第三,推广植棉。方观承任官期间推出了诸多惠民的政策,其中最典型的便是推广植棉的政策。方观承不仅推广百姓植棉,他本身的植棉经验亦十分丰富,为了推广种棉纺织,他精选了一批画师,绘制《棉花图》,分为《布种》、《灌溉》等16幅图。

乾隆帝还在每幅图上题了七言诗,并准许方观承将所作的诗句附在每幅图的末尾之处,是当时清代倡导、推广植棉和棉纺技术的优秀科普作品,对当时的社会有着十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时至今天,方观承派人所作的《棉花图》对于我们研究棉花种植和农业有着极大的贡献。

第四,推广工商业。方观承在热河、四旗等地获煤矿有21处,并奏请分界设窑,招募民户开采。极大的改善了当地人民的取暖条件,提高人们的就业率,还促进了我国采矿业的发展,同时对于维持生态系统也有一定的益处。乾隆二十六年,有人奏请对多伦诺尔进行收税,方观承对此主张要对不同商品和地区进行区别对待,防止私贩滋生,这样一来,不仅保护了商人们的商业活动,而且还不重复征税。

第五,赈灾成效显著。乾隆八年,直隶曾发生一场较为严重的旱灾,方观承对此次赈灾行动不仅做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并撰写了《赈纪》8卷书册传世,详细记载考察了清廷对于救灾的措施、作用和效果。

乾隆十五年,乐亭县又发生了海潮,不少百姓的田禾被淹,方观承对此也做出了详细的规划,先查明受灾户口,加赈一月,接着按承灾分数,分别给口粮,对于房屋被冲塌的人,则给银。同年6月,保定以北又天降大雨,百姓种植的粮食毁于一旦,方观承受命赈灾,并请求皇帝开放奉天海运一年,准许商民能够才买粮食,运直接济。

不仅如此,方观承还颇有先见之明,在乾隆十二年建议推广义仓,以备不时之需。在乾隆十八年,方观承在全省设义仓1000余处。多次赈灾使得方观承有了丰富的经验,为了防止贪官污吏中饱私囊,方观承也有相应的对策,因此对于方观承办事,乾隆帝一直都是十分信任的。

第六,促进民族团结。在直隶境内满蒙汉通商出现矛盾时,方观承多次予以查办协调,维护了汉人正当利益,后来理藩院因蒙古赊欠,因而上奏请求禁止蒙汉贸易,但方观承却极力反对,认为“蒙古与内地物产不同,在互通有无过程中,虽有矛盾,但不可因噎废食,而应区别对待”。他的这些主张对于蒙汉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以及统一民族,加强团结有着重要而深刻的意义。

第七,慎刑狱。也许是幼年家庭变故的影响,方观承对刑狱十分注意和小心,可谓慎之又慎,他对人的生命相当尊重。一次民众暴乱中,方观承请奏诛三人,绞七人,然而乾隆帝却因此怀疑其有所纵驰,于是严旨督过,但尽管如此,方观承却始终“坚执前议,申辨愈力”,最终“诏解犯阙下,九卿、军机大臣会讯狱辞,与公一字无讹,遂卒如公议”,自此,乾隆帝对方观承愈发重用。

第八,善于用人。方观承十分会用人,知道将什么样的人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并有效的扬长避短,发挥人才所长。对于品地敦良者,方观承使其治民,让聪明强干的人来断狱,让家道素封的人来管理财务,性格迂缓的人则派其训导士人。方观承用人还十分讲信用,赏罚分明,久而久之,人才都愿为其所用。

方观承一生从不拉帮结派、贪污受贿,始终保持忠孝廉洁之风。他重情重义,为见家人不惜靠着双脚来千里探亲;踏上仕途后,曾置办族田来供养族中贫困之人;他一生从不信佛,却多次捐资来修葺曾经接济过他的清凉山僧寺。其道德品性为时人所赞叹。

为报答乾隆赏识之恩,方观承勤勤恳恳,为国为民,即使是位极人臣,却始终保持廉洁和仁爱,当称得上一代贤臣。乾隆三十三年,方观承因病离世,谥号恪敏。后来乾隆御制怀旧诗,其列入“五督臣”,并于五十一年准其入贤良祠。

方观承一生都在为民生而奔波,他深知百姓之苦,因此在当时全国大兴文字狱之时,他所在的直隶却独独没有重大文字狱。在职期间,方观承为改善人们的生活而殚精竭虑,给民众以安居乐业。因此对于他的故去,百姓同样十分伤感怀念,“今公之亡也,……燕赵之编蓬与幽并之边众,茫然丧其所怀”。

除了在国家和民生上的作为,方观承的文化造诣同样十分高。他在闲暇之余喜好吟诗,著有《宜田汇稿》、《松漠草》、《两浙还塘通志》等经世著作,曾对《水经注》和《汉书》中记载有误的地方进行一一辨明。除此之外,方观承还善书法,宣化的“柳川书院”匾额,永年的清晖书院题诗碑等,都出自他的手笔。

虽然在那个时代,相较他人而言,方观承的政绩都并不突出,但是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无不对当时朝局的发展起到了正向的推动作用,其坚忍不拔、勤奋刻苦、感恩图报、克己奉公、为国为民的精神让我们受益终生。

六十个《资治通鉴》小故事(31—40),原文、译文

三十一、强项县令

原文:

陈留董宣为雒阳令。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棰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人,将何以治天下乎?臣不须棰,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能搏击豪强,京师莫不震。

译文:

陈留人董宣担任洛阳令。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奴仆白天杀人,就藏在公主家里,官吏不能逮捕他。后来公主出门,让这奴仆陪同乘车。董宣在夏门亭等候,叫车停下,上前扣住了马缰绳,用刀划着地,大声数落公主的过失,怒喝那奴仆下车,接着就杀死了他。公主立即回宫告诉了刘秀。刘秀大怒,召董宣前来,要用刑杖把他打死。董宣叩头说:“我请求说句话再死。”刘秀说:“打算说什么?”董宣说:“陛下圣德,复兴汉室,却放纵奴仆杀人,将怎么治理天下呢?我不等着被打死,请让我自杀吧!”就头撞大柱,流了一脸血,刘秀命太监拽住他。后来让董宣叩头向公主道歉,董宣不服从,就叫人使劲按他的脑袋。董宣两手撑着地面,到底不肯低头。公主对刘秀说:“你当平民百姓的时候,窝藏逃犯,官吏不敢上门来找;现在当了皇帝,威权就不能行使在一个县令的身上吗?”刘秀笑着说:“天子跟平民不同!”接着命令:“硬脖子县令出去!”刘秀赏钱三十万,董宣都分给了手下官吏。从此他能够打击豪强,京城的人,无不震惊害怕。

三十二、马革裹尸

原文:

秋,九月,马援自交趾还,平陵孟冀迎劳之。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是矣!”

译文:

秋季,九月,马援从交趾返回,平陵人孟冀迎接、慰劳他。马援说:“现在匈奴、乌桓还在侵扰北部边疆,我想请求出兵讨伐。男子汉只应当战死在疆场,用马革裹尸送回家乡安葬罢了,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女人手中呢?”孟冀说:“确实如此!做烈士就应当这样!”

三十三、自乐不疲

原文:

二月,戊戌,帝崩于南宫前殿,年六十二。帝每旦视朝,日昃乃罢,数引公卿、朗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间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虽以征伐济大业,及天下既定,乃退功臣而进文吏,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故能恢复前烈,身致太平。

译文:

二月戊戌(初五),光武帝在南宫前殿驾崩,享年六十二岁。光武帝生前,每日早晨主持朝会,午后才散,屡屡召见卿、郎将讲说经书义理,到半夜才睡。皇太子见光武帝辛勤劳苦而不知疲倦,找机会劝谏道:“陛下有夏禹、商汤的圣明,却没有黄帝、老子涵养本性的福分。希望您爱惜身体而颐养精神,悠游岁月而自求宁静。”光武帝说:“我自己乐于作这些事,不为此感到劳累!”光武帝虽以武力建立帝业,但到了天下安定之后,却并不重用有功的武将,反而提拔文官。他清醒谨慎地制定国策,大权总揽,审时度势,量力而为,措施得当,所以能恢复前代的功业,在有生之年实现了天下太平。

三十四、章帝封舅

原文:

上欲封爵诸舅,太后不听。会大旱,言事者以为不封外戚之故,有司请依旧典。太后诏曰:“凡言事者,皆欲媚朕以要福耳。昔王氏五侯同日俱封,黄雾四塞,不闻澍雨之应。夫外戚贵盛,鲜不倾覆;故先帝防慎舅氏,不令在枢机之位,又言‘我子不当与先帝子等’,今有司奈何欲以马氏比阴氏乎!且阴卫尉,天下称之,省中御者至门,出不及履,此蘧伯玉之敬也;新阳侯虽刚强,微失理,然有方略,据地谈论,一朝无双;原鹿贞候,勇猛诚信;此三人者,天下选臣,岂可及哉!马氏不及阴氏远矣。吾不才,夙夜累息,常恐亏先后之法,有毛发之罪吾不释,言之不舍昼夜,而亲属犯之不止,治丧起坟,又不时觉,是吾言之不立而耳目之塞也。

吾为天下母,而身服大练,食不求甘,左右但著帛布,无香薰之饰者,欲身率下也。以为外亲见之,当伤心自敕;但笑言‘太后素好俭’。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故不加谴怒,但绝岁用而已,冀以默愧其心;犹懈怠无忧国忘家之虑。知臣莫若君,况亲属乎!吾岂可上负先帝之旨,下亏先人之德,重袭西京败亡之祸哉!”固不许。

太后尝诏三辅:诸马婚亲有属托郡县、干乱吏治者,以法闻。太夫人葬起坟微高,太后以为言,兄卫尉廖等即时减削。其外亲有谦素义行者,辄假借温言,赏以财位;如有纤介,则先见严恪之色,然后加谴。其美车服、不遵法度者,便绝属籍,遣归田里。广平、钜鹿、乐成王,车骑朴素,无金银之饰,帝以白太后,即赐钱各五百万。于是内外从化,被服如一;诸家惶恐,倍于永平时。置织室,蚕于濯龙中,数往观视,以为娱乐。常与帝旦夕言道政事及教授小王《论语》经书,述叙平生,雍和终日。

译文:

章帝打算赐封各位舅父,但马太后不同意。适逢天旱,有人上书说是因为未封外戚的缘故,于是有关部门奏请依照旧制赐封。马太后下诏说:“那些上书建议封外戚的人,都是要向朕献媚,以谋求好处罢了。从前,王氏家族一日之内有五人一起封侯,而当时黄雾弥漫,并未听说有天降好雨的反应。外戚富贵过盛,很少不倾覆的。所以先帝对他的舅父慎重安排,不放在朝廷要位,还说:‘我的儿子不应与先帝的儿子等同。’如今有关部门为什么要将马家同阴家相比呢!况且卫尉阴兴,受到天下人的称赞,宫中的使者来到门前,他连鞋都来不及穿,便急忙出迎,如同蘧伯玉一样恭敬有礼;新阳侯阴就,虽然性格刚强,略失规矩,然而胸有谋略,以手撑地,坐着发表议论,朝中无人能与他相比;原鹿贞侯阴识,勇敢忠诚而有信义。这三个人都是天下群臣中的出类拔萃者,难道能比得上吗!马家比阴家差远了。我没有才干,日夜因恐惧而喘息不安,总怕有损先后订立的法则。即便是细小的过失,我也不肯放过,日夜不停地告诫。然而我的亲属们仍然不断犯法,丧葬时兴筑高坟,又不能及时察觉错误,这表明我的话没有人听,我的耳目已被蒙蔽。

“我身为天下之母,然而身穿粗丝之服,饮食不求香甜,左右随从之人只穿普通帛布,不使用熏香饰物,目的就是要亲身做下面的表率。本以为娘家人看到我的行为当会痛心自责,但他们只是笑着说‘太后一向喜爱节俭’。前些时候,我经过濯龙门,看见那些到我娘家问候拜访的人们,车辆如流水不断,马队如游龙蜿蜒,奴仆身穿绿色单衣,衣领衣袖雪白。回视我的车夫,差得远了。我所以对娘家人并不发怒谴责,而只是裁减每年的费用,是希望能使他们内心暗愧。然而他们仍然懈怠放任,没有忧国忘家的觉悟。了解臣子的,莫过于君王,更何况他们是我的亲属呢!我难道可以上负先帝的旨意,下损先人的德行,重蹈前朝外戚败亡的灾祸吗!”她坚持不同意赐封。

太后曾对三辅下诏:“马氏家族及其亲戚,如有因请托郡县官府,干预扰乱地方行政的,应依法处置、上报。”马太后的母亲下葬时堆坟稍高,马太后对此提出反对意见,她的哥哥卫尉马廖等人就立即将坟减低。在马家亲属和亲戚中,有行为谦恭正直的,马太后便以温言好语相待,赏赐财物和官位。如果有人犯了微小的错误,马太后便首先显出严肃的神色,然后加以谴责。对于那些车马衣服华美、不遵守法律制度的家属和亲戚,马太后就将他们从皇亲名册中取消,遣送回乡。广平王刘羡、钜鹿王刘恭和乐成王刘党,车马朴素无华,没有金银饰物。章帝将此情况报告了太后,太后便立即赏赐他们每人五百万钱。于是内外亲属全都接受太后的教导和影响,一致崇尚谦逊朴素。外戚家族惶恐不安,超过了明帝时期。马太后曾设立织室,在濯龙园中种桑养蚕,并频频前往查看,把这当成一项娱乐。她经常与章帝早晚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教授年幼的皇子读《论语》等儒家经书,讲述平生经历,终日和睦欢洽。

三十五、司空贞白

原文:

司空第五伦以老病乞身;五月,丙子,赐策罢,以二千石俸终其身。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亦终不用也。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译文:

司空第五伦因年老患病请求退休。五月丙子(初三),章帝赐策书,将第五伦免官,赏给他二千石的终身俸禄。第五伦奉公尽节,发表政见时观点鲜明,从不模棱两可。他天性质朴诚实,少有文采,为官以清白著称。有人问第五伦说:“阁下有私心吗?”他回答道:“从前曾有人送我千里马,我虽未接受,但每当要三公举荐人才的时候,心中总不忘此事,只是最终也没有举荐这个人。像这样,难道能说没有私心吗?”

三十六、邓绥修德

原文:

初,太傅邓禹尝谓人曰:“吾将百万之众,未尝妄杀一人,后世必有兴者。”其子护羌校尉训,有女曰绥,性孝友,好书传,常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叔父陔曰:“尝闻活千人者子孙有封。兄训为谒者,使修石臼河,岁活数千人,天道可信,家必蒙福。”绥后选入宫为贵人,恭肃小心,动有法度,承事阴后,接抚同列,常克己以下之,虽宫人隶役,皆加恩借,帝深嘉焉。尝有疾,帝特令其母、兄弟入亲医药,不限以日数,贵人辞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私幸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邪!”每有宴会,诸姬竞自修饰,贵人独尚质素,其衣有与阴后同色者,即时解易,若并时进见,则不敢正坐离立,行则偻身自卑,帝每有所问,常逡巡后对,不敢先后言。阴后短小,举指时失仪,左右掩口而笑,贵人独怆然不乐,为之隐讳,若己之失。帝知贵人劳心曲体,叹曰:“修德之劳,乃如是乎!”后阴后宠衰,贵人每当御见,辄辞以疾。时帝数失皇子,贵人忧继嗣不广,数选进才

  人以博帝意。阴后见贵人德称日盛,深疾之;帝尝寝病,危甚,阴后密言:“我得意,不令邓氏复有遗类!“贵人闻之,流涕言曰:“我竭诚尽心以事皇后,竟不为所。今我当从死,上以报帝之恩,中以解宗族之祸,下不令阴氏有人豕之讥。”即欲饮药。宫人赵玉者固禁止之,因诈言“属有使来,上疾已愈”,贵人乃止。明目,上果瘳。及阴后之废,贵人请救,不能得;帝欲以贵人为皇后,贵人愈称疾笃,深自闭绝。冬,十月,辛卯,诏立贵人邓氏为皇后;后辞让,不得已,然后即位。郡国贡献,悉令禁绝,岁时但供纸墨而已。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译文:

当初,太傅邓禹曾对人说:“我率领百万兵众,却不曾错杀一人,后世必有子孙兴起。”他的儿子、护羌校尉邓训,有个女儿名叫邓绥,性情孝顺友爱,喜好读书,经常白天学习妇女的活计,晚上诵读儒家经典,家人称她为“女学生”。她的叔父邓陔说:“我曾听说,救活一千人的,子孙将会受封。我的兄长邓训当谒者时,奉命修石臼河,每年救活数千人。天道可以信赖,我家必定蒙福。”后来,邓绥被选入后宫,当了贵人。她谦恭小心,举止合乎法度,侍奉阴皇后和同其他嫔妃相处时,总是克制自己,居人之下。即使是对宫人和作杂役的奴仆,也都施以恩惠和帮助。和帝对她深为赞赏。邓绥曾患病,和帝特命她的母亲和兄弟入宫照料医药,不限定天数。邓绥辞让说:“皇宫是最重要的禁地,而让外戚久住在内,上会给陛下召来宠幸私亲的讥讽,下将使我遭到不知足的非议,上下都要受损,我实在不愿如此!”和帝说:“人们都以亲属多次进宫为荣耀,你反而以此为忧虑吗!”每逢宴会,嫔妃们都争着修饰自己,唯独邓贵人喜欢朴素无华。她的衣服如有和阴皇后一样颜色的,便立即脱下换掉。若是和阴皇后同时进见,则不敢正坐或并立,行走时微躬上身,表示自己身分卑微。每当和帝有所询问,她总是退让在后,不敢先于阴皇后开口。阴皇后身材矮小,举止时有不合礼仪之处,左右随从之人掩口窃笑,唯独邓贵人忧而不乐,为阴皇后隐瞒遮掩,仿佛是自己的过失一样。和帝知道邓贵人的苦心和委屈,叹息道:“修养德性的辛劳,竟达到这种样子!”后来,阴皇后失宠,邓贵人每当遇到和帝召见,就借病推辞。当时和帝接连失去皇子,邓贵人担心后嗣不多,屡次挑选才人进献,以博取和帝的欢心。阴皇后见邓贵人的德望一天比一天高,十分嫉妒。和帝曾经卧病,情况非常危险,阴皇后暗中说:“我若是能够得意,就不让邓家再留下活口!”邓贵人听到这番话,流泪说道:“我全心全意地侍奉皇后,竟然得不到她的护佑。我今天应当跟随皇上去死,上报皇上的大恩,中解家族的灾祸,下不使阴氏如吕太后那样有‘人彘’的讥讽。”说完,就要喝毒药自杀。有个叫赵玉的宫人坚决阻止她,于是谎称:“适才有差人来,皇上的病已经好了。”邓贵人这才作罢。次日,和帝果然病愈。及至阴皇后被罢黜,邓贵人求情挽救,没有成功。和帝打算将邓贵人立为皇后,而邓贵人却愈发谦恭,她声称病重,闭门深居,把自己隔绝起来。本年冬季,十月辛卯(二十四日),和帝下诏,将邓贵人立为皇后。邓贵人表示辞让,不得已,然后才即位为皇后。她下令:各郡、各封国一律不再进贡物品,每年四季只供应纸墨而已。每当和帝想封邓氏家族官爵时,邓皇后总是苦苦哀求,表示谦让。因此,在和帝生前,她的哥哥邓骘的官职没有超过虎贲中郎将。

三十七、虞诩增灶

原文:

太后闻虞诩有将帅之略,以为武都太守。羌众数千遮诩于陈仓崤谷,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当发”。羌闻之,乃分钞傍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或问曰:“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日行不过三十里,以戒不虞,而今日且二百里:何也?”诩曰:“虏众多,吾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有不同故也。”既到郡,兵不满三千,而羌众万余,攻围赤亭数十日。诩乃令军中,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诩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一人,发无不中,羌大震,退。诩因出城奋击,多所伤杀。明日,悉陈其兵众,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羌不知其数,更相恐动。诩计贼当退,乃潜遣五百余人于浅水设伏,候其走路;虏果大奔,因掩击,大破之,斩获甚众,贼由是败散。诩乃占相地势,筑营壁百八十所,招还流亡,假赈贫民,开通水运。诩始到郡,谷石千,盐石八千,见户万三千;视事三年,米石八十,盐石四百,民增至四万余户,人足家给,一郡遂安。

译文:

邓太后听说虞诩有将帅的韬略,将他任命为武都郡太守。数千羌军在陈仓崤谷集拦截虞诩。虞诩得知后,立即下令部队停止前进,宣称:“我已上书请求援兵,等援兵到后,再动身出发。”羌军听说以后,便分头前往邻县劫掠。虞诩乘羌军兵力分散的机会,日夜前进,兼程行进了一百余里。他让官兵每人各作两个灶,以后每日增加一倍。于是羌军不敢逼近。有人问虞诩:“以前孙膑使用过减灶的计策,而您却增加灶的数量;兵法说每日行军不超过三十里,以保持体力,防备不测,而您如今却每天行军将近二百里,这是什么道理?”虞诩说:“敌军兵多,我军兵少,走慢了容易被追上,走快了对方便不能测知我军的底细。敌军见我军的灶数日益增多,必定以为郡兵已来接应。我军人数既多,行动又快,敌军必然不敢追赶。孙膑有意向敌人示弱,我现在有意向敌人示强,这是由于形势不同的缘故。”虞诩到达郡府以后,兵员不足三千,而羌军有一万余人,围攻赤亭达数十日。虞诩便向部队下令,不许使用强弩,只许暗中使用小弩。羌人误认为汉军弓弩力量微弱,射不到自己,便集中兵力猛烈进攻。于是虞诩命令每二十只强弩集中射一个敌人,射无不中。羌军大为震恐,纷纷退下。虞诩乘胜出城奋战,杀伤众多敌人。次日,他集合全部兵众,命令他们先从东门出城,再从北门入城,然后改换服装,往复循环多次。羌人不知城中有多少汉军,于是更加惊恐不安。虞诩估计羌军将要撤走,便秘密派遣五百余人在河道浅水处设下埋伏,守住羌军的逃路。羌军果然大举奔逃,汉军乘机突袭,大败羌军,杀敌擒虏数量极多。羌军从此溃败离散。于是虞诩查看研究地形,修建营堡一百八十处,并招回流亡的百姓,赈济贫民,开通水路运输。虞诩刚到任时,谷价每石一千钱,盐价每石八千钱,仅存户口一万三千户。而在任三年之后,米价每石八十钱,盐价每石四百钱,居民增加到四万多户。人人富足,家家丰裕,从此一郡平安。

三十八、弹劾左雄

原文:

初,尚书令左雄荐冀州刺史周举为尚书;既而雄为司隶校尉,举故冀州刺史冯直任将帅。直尝坐臧受罪,举以此劾奏雄。雄曰:“诏书使我选武猛,不使我选清高。”举曰:“诏书使君选武猛,不使君选贪污也!”雄曰:“进君,适所以自伐也。”举曰:“昔赵宣子任韩厥为司马,厥以军法戮宣子仆,宣子谓诸大夫曰:‘可贺我矣!吾选厥也任其事。’今君不以举之不才误升诸朝,不敢阿君以为君羞;不寤君之意与宣子殊也。”雄悦,谢曰:“吾尝事冯直之父,又与直善;今宣光以此奏吾,是吾之过也!”天下益以此贤之。

译文:

最初,尚书令左雄,推荐冀州刺史周举为尚书。接着,左雄任司隶校尉,又推荐前任冀州刺史冯直有将帅之才。因冯直曾经犯过贪污罪,周举便就此弹劾左雄。左雄说:“圣旨让我推荐武猛的人才,不是让我推荐品行清白高洁的人才。”周举回答说:“圣旨是让你推荐武猛的人才,但也没有教你推荐犯有贪污罪的人。”左雄又说:“我推荐了您,反受您的打击,恰恰是自作自受。”周举回答说:“过去,赵宣子任用韩厥为司马,韩厥却用军法将赵宣子的奴仆杀掉,赵宣子对各位大夫说:‘你们应该向我祝贺,我推荐韩厥,他果然尽忠职守。’而今,承蒙您不嫌弃我没有才能,而误将我推荐到朝廷,所以,我不敢迎合您,让您蒙羞。可是,想不到您的看法和赵宣子完全不一样。”左雄大为高兴,向周举道歉说:“我曾经做过冯直父亲的部属,又和冯直是好朋友。如今你因此而弹劾我,正是我的过错。”从此,天下的人对左雄更为尊敬。

三十九、张俭亡命

原文:

张俭亡命困迫,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引钦就席曰:“张俭负罪亡命,笃岂得藏之!崐若审在此,此人名士,明廷宁宜执之乎?”钦因起抚笃曰:“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专取仁义!”笃曰:“今欲分之,明廷载半去矣。”钦叹息而去。笃导俭以北海戏子然家,遂入渔阳出塞。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连引收考者布遍天下,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俭与鲁国孔褒有旧,亡抵褒,不遇,褒弟融,年十六,匿之。后事泄,俭得亡走,国相收褒、融送狱,未知所坐。融曰:“保纳舍藏者,融也,当坐。”褒曰:“彼来求我,非弟之过。”吏问其母,母曰:“家事任长,妾当其辜。”一门争死,郡县疑不能决,乃上谳之,诏书竞坐褒。及党禁解,俭乃还乡里,后为卫尉,卒,年八十四。夏馥闻张俭亡命,叹曰:“孽自己作,空污良善,一人逃死,祸及万家,何以生为!”乃自翦须变形,入林虑山中,隐姓名,为冶家佣,亲突烟炭,形貌毁瘁,积二三年,人无知者。馥弟静载缣帛追求饷之,馥不受曰:“弟奈何载祸相饷乎!”党禁未解而卒。

译文:

张俭逃亡,困急窘迫,每当望见人家门户,便投奔请求收容。主人无不敬重他的声名和德行,宁愿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也要收容他。后来他辗转逃到东莱郡,住在李笃家里。外黄县令毛钦手持兵器来到李笃家中,李笃领着毛钦就座以后说:“张俭是背负重罪的逃犯,我怎么会窝藏他!假如他真的在我这里,这人是有名的人士,您难道非捉拿他不可?”毛钦因而站起身来,抚摸着李笃的肩膀说:“蘧伯玉以单独为君子而感到耻辱,你为何一个人专门获得仁义?”李笃回答说:“而今就想和你分享,你已经获得了一半。”于是毛钦叹息告辞而去。李笃便引导张俭经由北海郡戏子然家,再进入渔阳郡,逃出塞外。张俭自逃亡以来,所投奔的人家,因为窝藏和收容他而被官府诛杀的有十余人,被牵连遭到逮捕和审问的几乎遍及全国,这些人的亲属也都同时被灭绝,甚至有的郡县因此而残破不堪。张俭和鲁国人孔褒是旧友,当他去投奔褒时,正好遇上孔褒不在家,孔褒的弟弟孔融年仅十六岁,作主把张俭藏匿在家。后来事情被泄露,张俭虽然得以逃走,但鲁国宰相将孔褒、孔融逮捕,送到监狱关押,不知道应该判处谁来坐罪?孔融说:“接纳张俭并把他藏匿在家的,是我孔融,应当由我坐罪。”孔褒说:“张俭是来投奔我的,不是弟弟的罪过。”负责审讯的官吏征求他俩母亲的意见,母亲说:“一家的事,由家长负责,罪在我身。”一家母子三人,争相赴死,郡县官府疑惑不能裁决,就上报朝廷。灵帝下诏,将孔褒诛杀抵罪。等到党禁解除以后,张俭才返回家乡,后来又被朝廷任命为卫尉,去世时,享年八十四岁。当初,夏馥听到张俭逃亡的消息,叹息说:“自己作孽,应由自己承当,却凭空去牵连善良的人。一人逃命,使万家遭受灾祸,何必活下去!”于是他把胡须剃光,改变外貌,逃入林虑山中,隐姓埋名,充当冶铸金属人家的佣工,亲自挖掘烟炭,形容憔悴,为时二三年,没有人知道他是谁。夏馥的弟弟夏静带着缣帛,追着要馈赠与他。夏馥不肯接受,并且对夏静说:“你为什么带着灾祸来送给我?”党禁还没有解除,他便去世了。

四十、得主者昌

原文:

是时,兖州郡县皆应布,唯鄄城、范、东阿不动。布军降者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又使汜嶷取范。”吏民皆恐。程昱本东阿人,谓昱曰:“今举州皆叛,唯有此三城,宫等以重兵临之,非有以深结其心,三城必动。君,民之望也,宜往抚之。”昱乃归过范,说其令靳允曰:“闻吕布执君母、弟、妻子,孝子诚不可为心。今天下大乱,英雄并起,必有命世能息天下之乱者,此智者所宜详择也。得主者昌,失主者亡。陈宫叛迎吕布而百城皆应,似能有为;然以君观之,布何如人哉?夫布粗中少亲,刚而无礼,匹夫之雄耳。宫等以势假合,不能相君也;兵虽众,终必无成。曹使君智略不世出,殆天所授;君必固范,我守东阿,则田单之功可立也。孰与违忠从恶而母子俱亡乎?唯君详虑之!”允流涕曰:“不敢有贰心。”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自守。

译文:

当时,兖州属下的郡、县全都响应吕布,只有鄄城、范县、东阿县没有动摇。吕布军中归降的人说:“陈宫准备自己率军攻取东阿,又派汜嶷攻取范县。”官民全都感到恐慌。程昱本是东阿人,荀对他说:“如今全州都已背叛,只剩下了这三个城。陈宫等派大军攻城,如果我们不能紧密地团结民心,这三城必定会动摇。你在东阿人民中声望很高,应该前去进行安抚。”于是,程昱离开鄄城返回东阿,在途中经过范县,劝说范县县令靳允道;“听说吕布已将您的母亲、弟弟和妻子儿女都抓了起来,孝子的心情自然十分沉重。如今天下大乱,英雄纷纷崛起,其中必定会有一位主宰时代命运安定天下的人,这是智者应该对比仔细选择的。跟对主人,才能兴旺;跟错主人,就会败亡。陈宫背叛曹操,迎接吕布,而诸城全都响应,似乎能有所作为。然而据您观察,吕布是个什么样的人?吕布为人粗暴而很少与人亲近,又刚愎无礼,不过是个勇猛的匹夫而已。陈宫等人在目前形势下与他联合,只是互相利用,不会奉吕布为主,因此,他们虽然兵多,但终究不会成事。曹操的智慧谋略盖世,简直是上天特别授予他的。您一定要坚守范县,我来守住东阿,就可以立下田单恢复齐国那样的大功。这样,难道不比你违背忠义去跟随恶人,结果母子都被杀死要好吗?请您好好考虑!”靳允流着泪说:“我不敢有二心。”这时,汜嶷已率兵进入范县,靳允便出来会见汜嶷,用伏兵将汜嶷刺杀。回城后,部署军队坚守。

图文均来自网络

相关问答

求最新狐狸男主的穿越文-ZOL问答

弦歌难忘指鹿为姬(女主穿越成鹿身,穿越气息不浓,蛮搞笑的)醉玲珑(桂玲珑的故事,非十四夜的)报帝恩:我本身仙(怜心的文)虐的:匪我思存--《东宫》匪我思存-...

dimchae是什么牌子冰柜?

帝恩采(Dimchae)是利用“维持冬天地下温度”的储藏原理和凝聚了尖端高科技技术而开发的冰箱,为了更加生动地传达Dimchae冰箱的形象,将科学性的温度表和象征性...

帝恩 检测有限公司检测水平怎么样?

很好。帝恩检测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计量检测实验室获得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及市场监督管理局(CMA)资质认定。所出具的计量检测...

求好看的纯古代小说?

1.大宫:★★★★架空宫庭,女主从小进宫,一步步成长为帝妃,皇太后。(女主很强很超人)2.帝王业:★★★★★经典皇宫争斗,很大气3.皇后策:★★★★有情...6.兰...

【渺渺的意思快】作业帮

[回答]1.对自己前途的描述,前途茫茫2.指前方的路无边无际3.指在庞大事物前,自己显的十分渺小4.对自己未来的一种没有把握的说法5.一种若有若无的境界1.对...

求册封太后的圣旨?

康熙朝皇后、妃嫔等册文(转自清实录)【皇后赫舍里氏】册文曰:朕惟乾坤德合、式隆化育之功。内外治成、聿懋雍和之用。典礼于斯而备。教化所由以兴...扬休...

小说中有个人物叫帝卿还有一个叫 帝恩 她是三小姐,曾是在民间生活,怀孕8个月时离婚这个小说叫什么名字?

异能作者:净土简介:在现代化的都市中各种科技蓬勃发展。人的意志力开始慢慢衰退。但也有着一批为了磨练而锻炼的人,他们训练自己,锻炼出属于每个人的异...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此...

[回答]尝曾经虽虽然谓对.说帝岂复忆汝乳哺时恩邪?皇上难道还会想起你喂奶时的恩情吗?断句子:此非唇舌所争尔必望济者将去时但当屡顾帝慎勿言此或可万一...

移宫案中杨涟左光斗对天启皇帝是有恩的,而天启皇帝后来恩将仇 纵容太监害死他们,是这样吗?为什么?

感谢悟空邀请。从表面上看,东林党的激进派杨涟、左光斗等“东林六君子”是有恩于天启皇帝的,而最终他们确实为天启皇帝通过纵容魏忠贤所害。由此,史书中留下...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此非...

[回答]救济,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