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文章由【易论】原创,品读《易经》智慧,了解古人文化。
01
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一个真理,叫做“邪不压正”,在任何时候,邪恶终会被正道所压制,即便是在一时之间邪恶占据了上风,但是从长久的一个角度来看,善良才能够永远的居于高位。
很多人在这一个浮躁的时代,逐渐的迷乱了心性,因为他们总是信奉着物质为上的道理,看着别人开豪车住高房,马上眼红的不得了。
而相反,一个人无论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之中,哪怕命运不堪,只要他内心遵守着正道,一切秉持善良光明正大,最终都能得到他人的帮助,最终事业有成。
在《易经》的泰卦之中就有这样一句话,说明的也是这样一个道理。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九二爻辞,凭借挖空的葫芦去渡河,不会沉下去。钱币丢失了,正在中途,就得到别人的援助。
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都是相互转化的,就好像凭借着葫芦也可以过河,没有钱的时候也可以得到别人的帮助。
即便是中途的时候把钱丢失,也会立马有人来帮助你,但是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呢?必须是自己遵循正道。
这一句话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只要内心向善,遵循正道,用光明正大,来实行自己的言行,那么就一定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
02
正所谓有这样一句话,叫做“顺天者生,逆天者亡”,顺应天道,自然有天帮助。
古代有一个人叫王荐,王荐的父亲曾经病得很严重,他就在夜里向天祷告,愿意减少自己的生命来增加父亲的生命。
果然,父亲咽气之后又苏醒过来,父亲醒了之后告诉其他人说:“刚才有个神仙穿着黄色衣服,恍恍惚惚中告诉我,你的儿子愿意用他的12年寿命换你的12年寿命。”
父亲醒来之后果然又活了12年,后来王荐的母亲得了口渴症,大冬天的想要吃瓜果。
这个时候正是寒冬,古代哪里有瓜果呢,他就求告相邻,谁家也没有,也买不到瓜果。
他走在路上,当时正好大雪纷飞,道路都被掩盖了无法前行,他躲在大树底下哭的不停,仰天长啸,想起来母亲遭受的病苦,悲从中来,他忽然看到树上有一个绿色的瓜秧垂下来,瓜秧上面有两只新鲜的瓜。
他当时惊呆了,于是摘下两只瓜,就回家孝敬自己的母亲。
这个故事虽然有夸张的成分在其中,但是说明的道理正是内心向善,顺应天道才能得天助的最好例证。
正所谓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很多人之所以对于这一个概念有一些怀疑,就是认为自己做了善良的事情之后,并没有得到回报,所以对于这一个信念有一些丧气。
我们完全不必这么理解,只要你做了好事,在人生的某一天,终会因为自己的善良而结出善果。
所以老人常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这就是告诉我们,只管做好事,不要问以后的前程,如何做好事不计较回报,才是真正高尚的境界,前程自然不会差。
释迦牟尼的弟子阿难就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尽其意,是诸佛教。
这也是阐述了佛教的根本精神,所以大多数的寺庙墙上都写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一个道理。
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这句话是佛祖对世人的基本教诲。当我们远离恶行,积极践行善行时,就如同在心灵的田野上种下美好的种子。不做恶事,能避免给自己带来灾祸和困境;力行善事,则会吸引积极的能量和人缘。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如帮助他人、关爱弱势群体、保护环境等。当善的力量不断积累,好运也会悄然降临。
二、“心无挂碍,无有恐怖。”
心中没有牵挂和阻碍,便不会有恐惧。很多时候,我们的烦恼和不安来自于对物质的执着、对未来的担忧。当我们学会放下过多的欲望和牵挂,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起伏,就能拥有一颗宁静的心。这样的内心状态会让我们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也为富贵和好运创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这句话提醒我们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世界的本质并非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固定不变,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在追求富贵和好运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得失所左右,而要以一种超越的眼光看待事物。明白财富和好运都是暂时的,不执着于一时的成败,才能在变化的世界中保持稳定的心态。
四、“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不要执着于任何特定的事物或观念,才能让内心真正地自由和灵动。当我们不被过去的经验和观念束缚,敢于尝试新的事物和方法时,就有可能发现新的机遇和财富。同时,不执着的心也能让我们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困难,不会因为一次失败而一蹶不振。
五、“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物质的表象与空性本质并无差别。这告诉我们要正确看待财富和物质。财富虽然能给我们带来一定的舒适和便利,但它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当我们明白财富的虚幻性,就不会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而是更加注重内心的成长和精神的富足。这样的心态会让我们更加珍惜拥有的一切,也更容易吸引到真正的富贵和好运。
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如同梦幻、泡影、露水和闪电一样短暂。在追求富贵和好运的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成功和财富都是暂时的,不要被它们冲昏头脑。保持一颗平常心,珍惜当下,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而不被结果所困扰。
七、“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还未到来,我们唯一能把握的只有当下。不要为过去的错误而懊悔,也不要为未来的不确定而焦虑。专注于当下的行动,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在追求富贵和好运的道路上,我们要珍惜每一个机会,努力奋斗,而不是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或对未来的幻想中。
八、“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所有的表象都是虚幻的,只有看到事物的本质,才能领悟到真正的智慧。在面对财富和好运时,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表面的繁华所迷惑。同时,也要学会看清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和追求,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走向真正的富贵和好运。
九、“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这句话强调了生命的宝贵和救助他人的重要性。当我们伸出援手帮助他人时,不仅能给别人带来希望和温暖,也会为自己积累福报。善良和慈悲是吸引富贵和好运的重要品质,因为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十、“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佛法并不脱离现实生活,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领悟佛法的智慧。追求富贵和好运并不意味着要远离尘世,而是要在生活中践行佛法的教诲,以智慧和善良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实现富贵和好运打下坚实的基础。#悟悟生活之道# #修行小感悟分享#
相关问答
诸恶莫作 , 众善奉行 是什么意思_作业帮[最佳回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未生之恶令不生,已作之恶令其断.自觉众善奉行——未生之善令其生,已作之善令增长.觉他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恶...
不清楚什么意思谁给我翻译下这些字. 诸恶莫作 , 众善奉行 ,...[回答]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此一四一句偈总括一切佛教,佛教之广海,摄尽于此一偈。大小乘八万之法藏,自此一偈流出也。增一阿含一曰:...
佛家讲: 诸恶莫作 ,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你怎么理解呢?是追随本师释迦牟尼弃位出家的七位大臣,后来成佛,谓之七佛。这与国学讲堂中一些学者的提法有异同。姑且不说。此偈前两句为倒装句式,即:莫作诸恶,奉行众善。...
尊敬天地神灵,相信因果报应,于是 诸恶莫作 , 众善奉行 ,戒杀放生,你认为呢?你好,你说的问题很好,劝人向善,说评书的开场白有这么一句话,【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路走中央】取中庸之道。因果报应与六道轮回是佛教的观点,不杀生、不邪淫...
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什么...[回答]意思是说世尊告诫我们凡人修法,纵使千万岁,也未必成果,为什么呢,一切有为法,世间一切有所为,或者有所不为的法,都是凡人的执着,所为或者所不为在世...
求一个成语,不因为别人做坏事所以我们也做同样的坏事_作业帮[回答]“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或者“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两个答案,其中“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诠释,...
心存善感下一句?心存善念”,天必佑之。1、释义: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心...
三字经第七则意思?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古人认为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天、地、人。“天”是指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
如遇到冰盗贼之恶出自哪里?出自《太上感应篇》最初只在民间流传,南宋时始获官方重视,宋理宗在卷首亲题“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八字。此后,为之作序、作注者代不乏人,影响...最初只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