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文史专家王培军:秒懂李白,穿越千年的共情
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培军。 图 澎湃新闻记者 邓朝键
诗仙李白曾在37年内先后七次游历安徽小城当涂,留下了大量诗文作品,最后选择终老于此。近日,数位网络名人走进当涂,探索李白的足迹,进行跨越千年的古今“对话”。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邀请到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培军,听他讲述李白和安徽小城当涂的故事。
李白如何用诗句描绘钟爱的当涂?历经浮沉,他最终埋骨青山,背后又蕴藏了哪些情感?
澎湃新闻:诗仙李白一生去过18个省、206个州县、80座山、60条河流、20多个湖潭,足迹几乎遍布大半个中国,最后选择在安徽当涂终老。李白和当涂之间有什么故事?
王培军: 从李白诗文及有关文献来看,其实他到当涂远不止七次,大略计之,有十四五次之多。25岁时李白离开蜀地,东出三峡,沿长江而下,行至当涂,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是李白第一次游历当涂,也是李白咏当涂山水的第一诗,乐观豪迈,意广才高,对未来充满了豪情壮志。
后来的37年间,李白经历人生起落,官场浮沉,又多次到当涂寻幽揽胜,题诗吟咏,寻找其所仰慕的南朝诗人谢朓的踪迹,写下了如《夜泊牛渚怀古》《姑孰十咏》《九日龙山饮》等几十首传世之作。当涂见证了李白年轻时的意气风发,也陪伴了老年时的落寞萧散。李白独爱当涂大青山,因这里有谢公宅的遗存。最终,李白葬于青山,所谓“宅近青山同谢朓”,也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后汉书》中的高士梁鸿,死后葬于要离冢旁,当时人都说:“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古之名士之间,其气类相感,往往如此。
澎湃新闻:李白多次到当涂是一种心之所向吗?当涂对他意味着什么?
王培军: 李白为人生性通脱,豪放不羁,喜欢游山玩水。尽管才高八斗,但他一生仕途不得志,一肚皮的牢骚,亦不能不有所发泄,所以寄情于山水之间,对他是有对治的作用的。
当然,多次到当涂,和李白的“追星”也有关系。李白对南朝诗人谢朓最为仰慕,在《李太白文集》中,有许多首诗,在题目中就有谢朓的,如《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朓》、《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等等。又有诗题中虽无谢朓之名,但诗中却屡提谢朓的,如《酬殷佐明见赠五云裘歌》:“我吟谢朓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谢朓已没青山空,后来继之有殷公。”《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曾标横浮云,下抚谢朓肩。”《寄崔侍御》:“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朓楼。”《三山望金陵寄殷淑》:“三山怀谢朓,水澹望长安。”《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闻道金陵龙虎盘,还同谢朓望长安。”至于“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的“小谢”,也是指谢朓,则是无人不知的。又据《当涂县志》记载,李白在大青山先后写下《谢公宅》等多首诗,表达其追慕和缅怀。谢朓是“谢家子弟”,风流文采,照映当时,与谢灵运并称“大、小谢”。他在宣城当过太守,李白多次在当涂寻找谢朓的遗踪,在精神上,是有亲炙私淑之意在的。
安史之乱期间,李白因卷进永王李璘事而系狱,虽终获大赦,但不免遭到打击,身体亦抱恙,经济窘迫,他只得投奔族叔李阳冰。李阳冰是一位大书法家,“笔法妙天下”,时任当涂县令,与李白亦亲亦友,所以李白终老于当涂,亦得李阳冰之力。一定程度上,当涂于李白颇似相识甚久的一位“江南旧雨”,见证了他的出世和隐世,并成为一代诗仙最终的归宿。
澎湃新闻:37年间李白前后七次游历当涂,在此留下56首千古诗篇。他的作品体现了对当涂什么样的感情,能举例说明吗?
王培军: 李白喜欢当涂的山水,对于当涂的山水名胜,他的诗中是多有咏赞的,比如他的《姑孰十咏》。《十咏》的第一首是《姑孰溪》:“爱此溪水闲,乘流兴无极。漾楫怕鸥惊,垂竿待鱼食。波翻晓霞影,岸叠春山色。何处浣纱人,红颜未相识。”第八首是《牛渚矶》:“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乱石流洑间,回波自成浪。但惊群木秀,莫测精灵状。更听猿夜啼,忧心醉江上。”第十首是《天门山》:“迥出江上山,双峰自相对。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落日舟去遥,回首沉青霭。”(《姑孰十咏》以前有人认为是伪作,不是李白的诗,惟据今人房日晰等考证,则确为李白作)这些诗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了李白对其景色的爱赏之意。
有时不是专门咏景之作,也有涉笔写当涂之景的,如《自金陵溯流过白璧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沧江溯流归,白璧见秋月。秋月照白璧,皓如山阴雪。幽人停宵征,贾客忘早发。进帆天门山,回首牛渚没。川长信风来,日出宿雾歇。故人在咫尺,新赏成胡越。寄君青兰花,惠好庶不绝。”就是其一例。
当然,李白的游山玩水,寄情山水,一面是耽爱大自然,“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一面亦是借山水之力,忘却俗世的烦恼。李白的抱负是施展所学、建功立业,最后功成身退,“欲回天地入扁舟”。但官场与他的品性相悖,利禄之途,终究不适合他。李白没有改变自己,他始终追求纯真,追求做真正的自己,选择了放浪于山巅水涯,终老于山水。
当涂城市风光。当涂县委宣传部供图
澎湃新闻:在李白留下的关于当涂的诗中,不同时期的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心境有变化吗?
王培军: 李白的诗虽然写得好,但他的风格变化其实是不多的,在丰富博大上,李白不及杜甫,但天才比杜甫高。所以明代的王世贞批评李白就说:“百首以外,青莲较易厌。”就是从此着眼的。但李白在当涂的诗,仍有早晚的不同,早年的如前面举过的《望天门山》,可为代表,其意兴是甚豪的;晚年的如《横江词》六首,心态就很不同了,大有世途险恶、欲往无从之意。如第一首:“人言横江好,侬道横江恶。一日三风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第二首:“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第五首:“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一而再、再而三地写江水之险恶,仿佛是所历人事的余悸,在诗中的一种投射,有以使然的。这是很值得注意的事。
澎湃新闻:李白和谢朓有哪些共同之处,在精神上有哪些共鸣和碰撞?李白在诗作中,有谢脁的风格影子吗?
王培军: 谢朓是南朝最有名的诗人之一,出身世家大族。谢朓的祖父是谢述,谢述的祖父是谢据,而谢据是谢安的哥哥。所以谢安是谢朓的高叔祖,而谢朓是谢安的侄曾孙。即所谓的“王谢子弟”。“王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奕奕皆有一种风气”。李白自以为是凉武昭王的九世孙,他对于谢朓的喜爱,与王谢子弟的身份,也不是没有关系的。这就像杜甫写曹霸的“将军魏武之子孙”,是同样的心理。当然最主要的,是谢朓的诗文清丽,不喜雕琢,批评家称其诗是“自然流出”(刘熙载《艺概》),这正好符合了李白的喜好。李白所推崇的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他本人的诗也是通脱自然的,不好为律诗,不像杜甫那样的刻意为诗,律法森严,而更倾向于不刻意、不穷气尽力的自然之风,这也见出李白的精神上的自由和不拘。一定程度上,二者在文风上都追求自然之美。
可以说,李白和谢脁是异代的“精神眷属”,是跨越数百年时光的知己。所以他多次在诗中怀念谢脁,比如《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澎湃新闻:去年夏天,电影《长安三万里》很火,不少年轻游客穿上汉服到李白墓地拜谒,对酒当歌。李白在当涂的故事正被更多年轻人知晓,您觉得大家真正怀念李白的是什么?穿越千年时空,他和当代的年轻人产生了哪些精神链接?
王培军: 李白的故事被更多的人知晓,我看新闻上不少年轻人来拜谒李白,都会带上一壶酒,与诗仙共饮。李白得到年轻人的偏爱,我想与他的性格是有关系的。李白是天才,豪情壮志,又洒脱自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读李白的诗,和诗仙跨越时空“交流”,也反映了年轻人渴望自由,不愿被束缚,想要从大自然、文学诗歌中获取精神的力量,反叛“城市病”,摆脱日趋繁琐的桎梏,像诗仙一样过自由洒脱的真实的生活,“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使人生重归于有意义。
澎湃新闻:上个世纪80年代起,安徽当地政府十分重视对李白的研究,先后编辑出版了大量关于李白的书籍,专著和文献。在研究李白文化方面,当涂有哪些独有的禀赋优势?
王培军: 李白的出生地有多种说法,学者多坚执己见,迄未有定说,但是李白在当涂终老长眠于大青山则是一个坚确的事实,是没有任何异说的,我认为这是当涂独有的资源禀赋。每年,马鞍市的李白诗歌文化节都在当涂举办,全世界各地的李白迷和李白研究人员都会来到这里拜谒诗仙。当涂对李白墓保存得也很完整,在大青山谷家村还有李白墓的守墓传人。一定意义上,当涂成为了李白的精神以及文化的载体地,这里也还有他生前所最念斯在斯的精神偶像谢脁的宅院。所有这一切,都会更容易使人读懂李白,读懂李白第一次出蜀地初见江南山水的入世豪情,以及他阅水成川阅人成世后选择回归青山的隐世之愿。
所以,在当涂研究李白,实地感受李白的故事,获得的信息量一定是不同的,尽管相隔数千年,但是你的感受一定是更生动、更丰富的,在精神上也会有更多的“兴发感动”。这也是研究李白的学者一定会到当涂的原因。
澎湃新闻:当涂在挖掘李白文化,塑造李白城市品牌方面,有哪些方面做的比较好?有什么建议?
王培军: 当涂政府一直在努力修缮李白的遗迹。20世纪80年代,李白墓作为景点正式对外开放。从“李白墓园”到现在的“李白文化园”,近40年间,当地以李白墓为核心,三次扩建景区,不仅硬软件条件完善升级,这给全世界仰慕李白、研究李白的游客、学者们提供了缅怀、寄情、探索的机会,所以,当涂保护李白遗址的做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白好游山川,在全国留下了不少踪迹。如今,诸如四川江油等不少地方都在打“李白牌”,讲述李白故事。但是,李白最终选择归老于当涂,这对于当涂是重要的优势和资源。我认为在利用好“李白IP”方面,当涂可以在城市中更好的展现李白元素,做好文旅融合,除了宣传李白在当涂的故事,还可以再现李白曾经在当涂吃过的小吃、喝过的酒、去过的道路、用过的东西等,打造太白小吃、太白美酒,以及建设文旅性质的太白商业街、李白城区,给游客展示李白当年在当涂生活的场景,更利于传播属于当涂的李白故事,号召大家来游当涂,读懂李白。
澎湃新闻:历史上,除了李白,还有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等600多位文豪在当涂留下了1000多篇诗文,当涂有什么独特魅力吸引如此多的文学大家,寄情于此?
王培军: 能够吸引这么多的文豪大家来到当涂,当涂自然是“家底”丰厚的。首先就体现在其拥有优质的自然资源禀赋。当涂有名山胜水、风光秀美。除长江之外,这里还有古中江所经的丹阳湖、石臼湖,有历代兵家之要地、长江三矶之首的采石矶,有当涂古城的护城河、姑孰溪,有葛洪、陶弘景修身的横山……当涂拥有秀美的山水,丰富的物产,悠久的历史古迹,对和李白一样“好入名山游”的文人有着较强的吸引力。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当涂还有强烈的“名人效应”。中国的名山名水,往往是以名人的来游、赋诗、题字而更显其名的,名人与名山水,可谓相得益彰。李白37年间多次来访当涂,并在此终老,当涂得李白的加持,而更吸引后世来游的文人墨客,游者自然也就更多,游者更多,大家自然对这个地方也就更为向往,所以来此而游的,历代的名士诗人,也就络绎不绝于道了。李白在这里写下了千古绝唱,后世的文人,在同样的山水之间,也会仿佛隔着时间之河,触景对境,追忆古人,与之神交唱和,抚古今于一瞬,而大发思古之情。
澎湃新闻:您最喜欢李白在当涂写的哪首诗?对您有什么深刻的意义?
王培军: 我对于李白的诗,喜欢的很多,如写于湖北安陆的《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写于当涂的则是《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李白的这首诗中,固然也有一些牢骚,但是并不严重,其气韵之疏逸,音节之泠然,读之是使人非常愉悦的。
我本人是书斋中的学者,闭门读书,有时也不免觉单调,所以对于李白内心也很向慕,因为他几乎遍游了中国的名山大水,“一生好入名山游”,他所得到的,不仅有他的诗,还有寄于山水之中的真我和自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诗仙李白笔下的西施,长这样
在中国,知道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人不多,能讲出道道来的人更是少。但当话题转向李白、西施,人们顿时眉飞色舞,摇身一变成为“新闻发言人”“文史创作者”。李白让高力士脱靴,由杨贵妃捧砚,斗酒诗百篇,笔管摇曳间,演化出半个盛唐;西施的一笑一颦,沉鱼落雁,国色天香,盈盈浅浅中,就使强吴灰飞烟灭。
那么,李白写过西施吗?李白风流倜傥,怎么会错过千古美女的大好素材!他一生四入浙江,多在越州(今绍兴)漫游,寻觅过西施芳踪,留下大量浙东题材的诗文。他最早一次入浙是在开元十四年(726),最后一次入浙是在至德元年(756),前后跨度长达三十年;由于战乱频繁,李白的诗作散佚极多,存留不足十之一二,但写到西施的仍有十多首。下文便列举李白在青壮年时期所写的关于西施史实的六首诗,按时间先后为序。
先来看二十六岁的李白是如何直写西施的:“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勾践征绝艳,扬蛾入吴关。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西施》)
越溪指越国苎萝山下的浣纱溪,又名浣江、浣浦、浣渚;苎萝山又名罗山、纻萝山,在今诸暨城南,南北朝孔灵符《会稽记》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西施世称“浣纱女”,李白另有“何处浣纱人,红颜未相识”的诗句。馆娃宫在苏州的姑苏山上,清王琦引经据典作注:“《吴地记》:(伍子)胥葬亭二里有馆娃宫,吴人呼西施作娃,夫差置。”陈羽也有“春色似怜歌舞地,年年先发馆娃宫”的诗句。西施是越溪之女,出身于苎萝山麓。秀色清丽盖过古今女子,连荷花仙子也羞得掩脸别过。西施拨开绿水悠然浣纱,像清波一样淡定闲适。很少见到她笑露白齿,她自得地在碧云间沉吟。越王勾践征召绝色美艳,西施扬起蛾眉昂然赴吴。吴王宠爱西施,将她安宿在馆娃宫,深宫清锁,音信渺远,高不可攀。当夫差的吴国被越国破灭后,西施随范蠡而去,永远不再复返。
这首诗近乎完整地讲述了西施的故事,囊括了西施的出身、西施的美貌、西施的沉稳、西施的使命、西施的归宿,一步步带领读者穿越历史时空,来到春秋战国的烽火岁月。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击败,勾践依据文种“灭吴九术”复兴越国,其中最成功的是在苎萝山下觅得西施、郑旦,将二人献于夫差,夫差因此沉湎美色,不能自拔。借此机会,越国上下卧薪尝胆,汲取教训,终灭吴国。传说西施与范蠡原本私订终身,为复国大计献身入吴,所以当强吴覆灭后,范蠡急流勇退,与西施泛五湖而去,从而流芳千古。
《西施》是李白第一次入浙时所写的,时在开元十四年(726)。这一年,李白写下多首关于西施的诗作,除了《西施》,还有《浣纱石上女》《越女词五首》等,其中《浣纱石上女》对西施迸发出了审美眼光:“玉面耶溪女,青娥红粉妆。一双金齿屐,两足白如霜。”
“青娥”是对芳龄女神的文学意象。西施玉面春风,黛眉红妆,金齿木屐,素足像浓霜一样雪白裸露,夺人眼目,令观者心旌摇曳。全诗虽不着“美”字,却尽显风流。
天宝元年(742),李白写下《子夜四时歌》。相传晋代女子“子夜”的鸣叫声哀苦凄切,又因起于吴地,故名“子夜吴歌”。《子夜四时歌》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象,其中的“夏歌”写的是西施在镜湖采莲:“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镜湖即鉴湖,唐代的镜湖广渺浩瀚,面积远超现在;若耶溪是一条深藏历史文化底蕴的河流。镜湖浩瀚三百里,到处都是含苞待放的荷花。春夏之交的五月,西施泛舟采莲。由于美名远扬,引起围观,人人一睹芳容(“隘”字是诗眼,点明观者如潮,即便是偌大的若耶溪也舟塞人挤)。西施采莲回舟归去不及满月,便进入越王的锦绣宫殿。
这首诗不仅借用了西施镜湖采莲、若耶泛舟的传说,还巧妙植入西施在会稽度过的那段岁月。史书记载勾践在苎萝山下觅得西施、郑旦后,把她们送到会稽都城学习宫廷歌舞整整三年,然后将才艺双绝的双姝献送吴王夫差。由此看来,西施在会稽采莲,当有三个夏令,将西施写入“夏时”的诗意,营造了广阔的遐想空间。
前文已述,李白多次入浙,因见多识广、积淀深厚,便担当起推介越州山水人文的“义务导游”,就比如这首《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未入吴王宫殿时,浣纱古石今犹在。桃李新开映古查,菖蒲犹短出平沙。昔时红粉照流水,今日青苔覆落花。君去西秦适东越,碧山青江几超忽。若到天涯思故人,浣纱石上窥明月。”
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今西安)任翰林时所写的,时在天宝二年(743)。当李白听说好友祝八要去越州,便以“过来人”的口吻向他介绍了西施故乡的风貌。时间久远,祝八的生平已不可考;江东,为长江下游江浙一带;西秦与东越相对,前者指陕西关中,后者指越国古地,李白曾有诗:“尔向西秦我东越,暂向瀛洲访金阙。”至于越溪,从诗中不难看出特指浣纱溪。越溪美女西施,明艳光照云海。西施尚未进入吴王宫殿之时,浣纱古石已在且保存至今。浣溪两岸新开的桃李掩映了浮木,那浅水中的菖蒲刚刚露出平沙。想当初,西施红粉白脂,映照流水;可现如今,惟存青苔覆盖,飘满落花。你这次从西秦奔赴东越西施故乡,一路水碧山青,心情悠远。到了那里如果思念故友,就请站在浣纱石上观赏明月,让我们共寄相思之情。
读到这里,不由得想起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知东坡居士是否受到了太白诗句的启发?
《乌栖曲》是李白写西施的又一力作,作于天宝三年(744)。李白多次在吴越之地漫游,怀古察今,颇有感慨,写下了这首咏史之作。这首诗表面上在写吴王宠欢西施通宵达旦,实际上讽谕唐玄宗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不遑多让:“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乌栖曲》是乐府《清商曲辞》的一种旧题,内容多歌咏艳情,李白旧曲新翻,借此形式展开。诗中的“乌栖时”既点明乌鸦栖宿,日暮黄昏,又与题面呼应,浑然天成;银箭金壶是古代的计时工具,往铜壶注水,以漏水刻度来计算时间;末句“高”与“杲”同义,兼“皜”的通假,有太阳渐渐升高之意。姑苏台上日落乌栖之时,吴王夫差已在宫中醉美西施。曼妙的吴歌楚舞欢度正酣,姑苏青山已掩映了半边落日。计时的铜壶漏水越来越多,夜色也越来越深,就连那一轮秋月也跌到江水波涛之中。猛然发觉东方已然发白,太阳渐渐升高,奈何这无限的欢乐只能暂时中止了。
这首诗以时间为线索,将西施入吴被吴王宠幸作为背景,客观叙写,收敛含蓄,不褒不贬,深得诗家高评。据说李白在长安拜见前辈诗人贺知章时,贺将李誉为“谪仙人”,对《乌栖曲》击节赞赏:“此诗可以泣鬼神矣。”乾隆帝敕编的《唐宋诗醇》评价《乌栖曲》“乐极生悲之意写得微婉,未几而麋鹿游于姑苏矣。全不说破,可谓寄兴深微者……有不尽之妙”。这个评语蕴含了几许吴国由盛转衰,继而亡国之缘由的诉说。
李白还写过一首《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指越国;义士,清王琦认为应作“战士”,也有注家认为义士即《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所称“君子六千人”,是讨伐吴国的六千精锐之师;鹧鸪又名山鹧鸪,多飞翔栖息在旷野无人之境,越中多有这种飞鸟。越王勾践击败吴国得胜归来,越国战士破吴有功都衣锦归乡,满殿宫女如花似玉,如今只有一群鹧鸪在荒凉的废墟上飞来飞去。
前辈诗评家认为,《越中览古》以前三句写当年之盛况,用最后一句寓伤逝之情,虽只有一句,其力足将前三句翻转——“只今惟有”四字有扛千钧之力,“鹧鸪飞”三字乃当前实景。
次年,李白游苏州,作有同类体裁的《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两诗对照后不难看出,“苏台”诗前三句讲衰,后一句讲盛;“越中”诗前三句讲盛,后一句讲衰,冲击也就更强烈。
对于此诗的写作时间,存在不同说法,一说在开元十四年(726),一说在天宝六年(747)。无论哪一说正确,都可以看出这两年李白一直在越州附近漫游觅古,诚乃“谪仙人”也!
(原标题:诗仙李白与美女西施)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u010
相关问答
关于晓霞的诗句?细视欲将何物比,晓霞初叠赤城宫。《姑孰溪》年代:唐作者:李白爱此溪水闲,乘流兴无极。漾楫怕鸥惊,垂竿待鱼食。波翻晓霞影,岸叠春山色。何处浣纱人,红...
诗句“送客自伤身易老,不知 何处 待先生。”的意思及全文赏析?在形容了女子的衣着以后,诗人又以高雅素洁的白梅来比拟女子的体态、风韵。次句中的“微妆”,是“凝妆”、“浓妆”的反义词,与常用的“素妆”、“淡妆”意义...
怒发冲冠什么意思啊_作业帮[回答]成语“怒发冲冠”是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比喻极度愤怒.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成...
孟浩然的经典诗?至少十首!_作业帮[回答]卷159_1「从张丞相游南纪城猎,戏赠裴迪张参军」孟浩然从禽非吾乐,不好云梦田.岁暮登城望,偏令乡思悬.公卿有几几,车骑何翩翩.世禄金张贵,官曹幕...
你心中的世外桃源是什么样子?地貌丰富多彩,大自然的山水画卷,原生态气候风水宜人宜居,空气清新爽爽养身,鸟语花香满山遍野,美味可口的植物气息,崖间瀑布泉唱,垂柳俯视浣纱潺潺绕道而行...以...
请解释千金小姐和相公称呼的由来?古代女子视「礼」如生命,浣纱女为救伍子胥舍生取义,令伍子胥敬重,事后以千金报德。现代人习惯把大户人家的未婚女子称为「千金小姐」,以示对其尊重。其实,...
像虞姬绿珠这种忠贞的女子为什么没入选四大美人呢?这与男人社会和忠君报国有关。除了通常所说的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四大美女外,还有褒姒、西施、妲己、杨玉环之说。南宋木刻年画称为《四美图》的主角却是...
求一首林黛玉的诗?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4.五美吟西施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西边上浣纱。虞姬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憔悴花...
莲花池公园庙会作文400字_作业帮[回答]桃源行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山口潜行始隈〔阝奥〕,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
纳兰性德的经典诗句都有什么_作业帮[回答]纳兰性德词全集(《饮水词》)梦江南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