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哲学 正文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古诗文名句典故详解: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古诗文名句典故详解: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名句的诞生

纵一苇之所如1,凌2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3,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4独立,羽化而登仙5。

——宋·苏轼《赤壁赋》

完全读懂名句

1.纵一苇之所如:听任小船飘浮。一苇,比喻小船。如,往。《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2.凌:凌越。3.冯虚御风:在虚空中乘风飞驰。冯,通“凭”,凭借之意。虚,虚空。御,驾驭。4.遗世:脱离尘世。5.羽化而登仙:有羽翼可以飞行,登临仙界。

我听任小船漂浮,越过万顷茫茫的海面。那种广大,就像在天空中乘风疾行,不知将往何处。飘飘然的感觉,像是脱离尘世独立,又像是生出羽翼一般,飞登仙界。

名句的故事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充分显示出苏轼尽管被贬至黄州这般荒凉之地,心境上却是旷达的,接近于老庄的无为。这中间有段转折——乌台诗案。

“乌台”是指御史台监狱的名称。神宗元丰二年三月,当时苏轼从徐州调往湖州任刺史,照惯例写《谢上表》,却得罪王安石的手下。当年六月,一名御史从《谢上表》中挑出四句,说苏轼藐视朝廷,开始大加挞伐。另外又找了他在湖州写的诗,一起罗织他的罪名,把此案交予御史台;当然,许多是无中生有的。七月,苏轼被遣送回京,八月就被送进监狱,到十二月二十九日才出狱,同时宣布将他贬往黄州,担任团练副使,但不得擅自离开黄州,同时无权签署公文。这事件就是“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对苏轼的打击很大,此后他不得不寄情山水,安于成为隐士般的生活,精神上于是倾向于老庄思想。也才会有“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样的诗句。

历久弥新说名句

苏轼言“纵一苇之所如,临万顷之茫然”,江上风清的景色,在黑夜茫茫中,所感受到的是旷远无边的江海,飘飘茫茫。但在暗夜水色中,夜游那条充满脂粉气味的秦淮河,则又是另一种光景了。

公元1923年,作家朱自清与红学权威俞平伯,为比试两人的文学功力,相约以秦淮河为题,各自写下《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而传为文学史上佳话,如今我们在两人笔下,看到不同的秦淮河。

朱自清的秦淮河是:“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可惜,这样带有纸醉金迷的秦淮河,水波中充满梦境的光芒,有着诗情的河流,朱自清话锋一转,竟把文章大篇幅转向讨论歌妓的道德去了。不过,秦淮河在他笔下,包覆着华丽的文辞,大红灯笼高高挂,不管他情欲道德,这秦淮河的神秘夜景,终究吸引许多人,恨不能立即在那船上,体验河中的灯影桨声。

但俞平伯的秦淮河,则呈现出一种哲人的思维了:“灯影里的昏黄,和月下灯影里的昏黄是不相似的,又何况入倦的眼中所见的昏黄呢?灯光所以映她的容姿,月华所以洗她的秀骨,以腾的心焰跳舞她的盛年,以觞涩的眼波供养她的迟暮。必如此,才会有圆足的醉,圆足的恋,圆足的颓弛,成熟了我们的心田。”这是一种宁静心田下,看着秦淮河的烟波迷醉,省思出来的文字。“圆足的醉,圆足的恋,圆足的颓弛”道出一个有感的灵魂,夜游秦淮河的时刻,内心确实是随着河景的变换而起波涛。

三人游河的感触是如此不同,苏轼呈现出旷远放任的豪情,朱自清是摆荡在华美与道德之间,而俞平伯则是充满智能的美感。

《后赤壁赋》中的鹤

【诗文谈片】

作者:张宗子

从作文的角度来看,前后两篇《赤壁赋》,前赋精心结构,章法谨严,是南朝抒情小赋的路子,后赋更像小品,不经意写来,丽词雅意,符采相胜,精工之外,多有出人意料之处。李白诗“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说的就是这种感觉。若说灵空奇幻,两赋都灵空奇幻,若说笔笔欲仙,前赋的“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是明写而意思浅,后赋的“开户视之,不见其处”,是暗写而意思深。元人虞集曾感叹说,前赋已曲尽其妙,后赋则更上一层楼,“末用道士化鹤之事,尤出人意表”。

读《后赤壁赋》,很多人都觉得,道士入梦一段,最是神来之笔。按常规写出的好文章,源自学养和才力,其高妙是可以想见和预料的,而《后赤壁赋》则不然。我想,即使苏轼在写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之后,也未必料到这篇不长的文章会有那样一个结尾。后赋的一些细节,如朋友捕得细鳞鱼,贤惠的苏夫人拿出收藏已久的美酒助兴,如东坡夜深独自登高,这些,也许是纪实,也许不是。回程途中,一只巨鹤掠舟而过,却非虚构。苏轼另有帖子记此事:“十月十五日夜,与杨道士泛舟赤壁,饮醉。夜半有一鹤自江南来,翅如车轮,戛然长鸣,掠余舟而西,不知其为何祥也。”夜色昏茫之中,飞速掠过的鹤影看上去比实际更大,这是可以理解的,但鹤为什么半夜还不栖息,是受到惊吓了吗?

乔仲常《后赤壁赋图》局部,堂内苏轼与二道士对话。

苏轼觉得这也许是某种兆头,不知是吉是凶。志得意满的人不会疑神疑鬼,只有身处忧患的人才特别敏感。因为心存疑惑,入睡后梦到那只鹤,就很自然了。然而鹤变成的道士没有给他指点迷津,只轻描淡写地问他,赤壁之游是否开心。开心也好,不开心也好,是一种情绪,和实际发生的事并不一定完全对应。既然如此,遇鹤,你觉得是好事就是好事,你觉得不好就不好。苏轼的豁达正在于此。他在任何环境下,最后都能心安理得,如他在《记游松风亭》里所言:“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庄子和列子的相对主义,精义正在这里。

梦鹤虽不过是借鹤抒怀,但也值得梳理一番。说到鹤化道士,我们马上想到两个著名典故。

其一见于陶潜的《搜神后记》,说有名叫丁令威的辽东人,去灵虚山学道,学成之后,化鹤回乡,落在城门的华表柱上。城里少年见了,张弓欲射。鹤赶紧飞起,但还不忍离去,徘徊空中,作诗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然后飘然而逝。这是古诗词中最常用的典故之一,表达了世事变迁的沧桑感。丁令威虽然修炼成仙,但他还乡的故事令人怅惘,因为故乡与他疏离了,故乡的人不认识他了,也不欢迎他回来。

第二个故事也很有名,出自唐人薛用弱的小说集《集异记》。天宝十三年重阳,唐明皇猎于沙苑,见云间孤鹤盘旋,亲自弯弓而射,一发中的。鹤摇摇晃晃下坠,离地面一丈左右,突然奋翅振起,向西南方飞走了。再说蜀地益州城外有座明月观,依山临水,松桂深寂,有个青城道士徐佐卿,每年来三四次。有一天他又来了,精神看来不好,对大家说:“我被人射了一箭,现在没事了。但这支箭不是人间所有,我留在这里,你们好好收着,将来箭主到来,你们可以交给他。”他提笔在墙上写了一行字:“留箭之时,则十三载九月九日也。”安史之乱爆发,明皇避乱到四川,偶然游览到明月观,看见墙上的箭,取下把玩,发现就是自己所用的箭。明皇觉得奇怪,道士就讲了徐佐卿的事,再看墙上的题字,终于明白当年沙苑打猎时所射的鹤,就是徐佐卿所化。

徐佐卿的故事并无深意,旨在宣扬道术的神奇而已。丁令威和徐佐卿都是道士。道士不仅化鹤,道教神仙的坐骑也经常是鹤。

东坡好读杂书,好谈神鬼,对道教虽不像李白那样专注和专业,但也颇热衷于修炼和服食丹砂,对此类掌故自然烂熟于心。由鹤联想到道士,自然而然。此外,元丰五年的两次赤壁之游,陪他游览的都有来自他老家四川的道士杨世昌。这位杨道士到黄州看望苏轼,在苏家住了一年。苏轼很欣赏杨世昌,说他“善画山水,能鼓琴,晓星历骨色,及作轨革卦影,通知黄白药术,可谓艺矣”。苏轼《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三首》的第三首,就专写杨道士,说“不如西州杨道士,万里随身惟两膝”,又说“杨生自言识音律,洞箫入手清且哀”。前赋中“客有吹洞箫者”的“客”,也是杨道士。

无独有偶,被唐玄宗误射的徐佐卿就是四川人,所以,注苏诗的施元之认为,梦一道士,指的就是杨世昌。徐佐卿和杨世昌身上,寄托着他对故乡的思念。

很多人觉得,《赤壁赋》洒脱空灵,好似郭璞的游仙诗,其实反复品读则不难发现,前赋中作者针对客人的那段豁达之言,不是纠正客人的看法,而是对自己的劝解。后赋更深藏着难以掩饰的忧谗畏讥的不安甚至恐惧,这是乌台诗案死里逃生后的忧患意识,是苏轼始终不能摆脱的噩梦。读其笔记、题跋、书信,反复谈到的一个话题,就是“吾平生遭口语无数”。他很认真地说,自己和韩愈一样,命宫在摩羯,终生难免诽谤之害。后赋里写,船上饮酒作乐之后,他独自攀上山崖,“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一声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那时的感觉,不是豪气满怀,而是“悄然而悲,肃然而恐”,于是赶紧回到船上,在那之后,便是孤鹤东来,掠船而过。夜深人静,鹤的长鸣想必是惊心动魄的。

《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三首》,作于《赤壁赋》同年而较早,第一首开头写道:“饥人忽梦饭甑溢,梦中一饱百忧失。只知梦饱本来空,未悟真饥定何物。”肚子饿的人梦到满钵饭食,在梦中大快朵颐。吃饱了,什么忧愁烦恼都没有了。可是梦中的饱是不能当真的。至于什么才是真正的饥饿,一言难尽。道士问:“赤壁之游乐乎?”正可用这四句诗来回答。

赤壁一游再游,旨在遣怀一时,不过梦中一饱,只能暂解饥渴。人生忧患,岂是畅游之乐能够消解的。

关于鹤和道士,还可说句题外话。在苏轼的手迹上,“梦一道士”是写作“梦二道士”的。朱熹考证说,“二”显然是笔误,既然说“孤鹤”,当然只能是一道士。但在当时,却有不少人相信是二道士。师法李公麟的北宋画家乔仲常画了《后赤壁赋图》,用长卷形式展现后赋故事,最后一段画的就是苏轼与两位身着羽衣的道士对话。此画现藏美国堪萨斯纳尔逊美术馆,是一幅国宝级的名画。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20日1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问答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独立的意思】作业帮

[最佳回答]独立:不跟任何人往来.引申:世上少有.

“浩浩 乎如 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是什么意思?

浩荡的样子像凌空驾风而行,却不知道它要停留在何处;飘逸的样子像脱离人世,升入仙境。浩荡的样子像凌空驾风而行,却不知道它要停留在何处;飘逸的样子像脱离人...

【浩浩 乎如 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

[最佳回答]苏轼《赤壁赋》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是什么意思?精选 - 懂得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意思是身体轻盈得似乎都要飘飞起来,仿佛要离开人间变为仙人了。一、“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出自宋代诗...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的如什么意思?

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1、出处:“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一句出自古诗《前赤壁赋》,此句的意思是: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

遗世独立 独善其身是什么意思?

“遗世独立”释义:(遗世:脱离尘世;独立:不与世人来往。)指超然独立于世俗之外。出处: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出处:纵一苇...

【赤壁赋】中,“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能表现苏轼...

不能吧,应该是表达苏轼希望超然物外,不为凡尘俗世所扰的道家出世情怀。

高一上册语文的赤壁赋注音版?

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hūrúyíshìdúlì,yǔhuàérdēngxiān。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全文是什么啊?】作业帮

[回答]出自苏轼的《赤壁赋》(又称《前赤壁赋》)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

化羽登天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感觉身体像羽毛一样轻的像是要离开尘世飘摇而去,登天成仙。源自道教修炼到极致跳出生死轮回、生老病死,是谓化羽成仙。现在也比喻潇洒脱俗。引自苏轼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