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然的一首七律,极具诗情画意,更充满禅意
光阴似箭、人生苦短,一辈子想做的事情太多,可是很多时候又经常事与愿违,无法随心遂意,于是人们便会感慨才不尽用、有志难伸。其实无论人生是否曾经辉煌,只要活得自在和坦荡,就不会纠结于名利得失,如此退一步思考,或许心境就会变得开阔。
当一个人处于极端孤寂的状态时,才会深入地思考生命的真谛,也会舍得放下那些一直萦绕在心头的大事小情,并发自内心地感谢上苍赐予自己宝贵的生命,也会更加珍惜一分一秒,从而不愿继续在纷争不断的名利场中随波逐流。下面介绍皎然的一首七律,极具诗情画意,字里行间更充满禅意。
山居示灵澈上人
唐 · 皎然
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看茗归。
乍削柳枝聊代札,时窥云影学裁衣。
身闲始觉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
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无机。
唐代很多才子仕途失意,为了排遣愁情,他们经常主动前往寺院和道观,希望得到高士的指点,摆脱心中的苦闷和烦恼。人们一旦心结解开,孤寂感顿时就会消失,草木山川仿佛都是朋友,渔樵鸥鹭好像皆为良伴,尘世间还有什么沟坎不能跨过?
皎然是晚唐著名诗人,作为南北朝才子谢灵运 的后代,他似乎非常愿意效仿祖辈潇洒不羁的情怀,不仅不慕名利,而且喜欢与僧道往来。这首诗就是作者与诗僧灵澈上人的酬答之作,传达出诗人对闲居生活的喜爱,字里行间也充满了禅趣。
开篇交代时间和地点,时值暖春,皎然闲居山中。天气晴朗、暖意融融,诗人缓步走在山间的小路上,芳草绵延千里,茶香四处飘荡,如此清新迷人的场景,立刻就让读者感到如临其境,人们仿佛穿越时空,与皎然一起“行踏春芜看茗归 ”。
注意,次句中的“茗 ”字,在现代汉语中本该读作阳平,这里则为上声字mǐng,如此才能满足平仄关系。就像杜甫的诗句“春风啜茗时”,即为平平仄仄平,所以朗读时需要注意古今读音的变化。
颔联进一步描绘作者的山居生活,“乍削柳枝聊代札,时窥云影学裁衣 。”诗人说自己有时会用削好的柳枝代替笔墨,在松软的泥土上书写文字;他还经常根据天宇中的云影,裁剪自己的衣服。札 ,指用来写字的小木片。
这两句展现出诗人洒脱随性的性格,他仿佛童心未眠,又似乎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和热爱。同样需要注意,“削 ”在现代汉语在读作“xiāo”,乃是阴平,指用刀切掉表皮。而在平水韵中读作入声字 ,如此才能符合格律。
颈联表达诗人对闲居生活的感受,“身闲始觉隳(huī)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 。”诗人说当自己身心放松,处于闲静状态时,就会觉得名利不过是容易毁掉一个人的枷锁,汉语中就有“身败名隳 ”的成语。
同时作者又指出,当人们不再渴望争名逐利时,方可知道修行并非是一件苦差事。这两句的最后三个字都采用了倒装句法,也是为了调整平仄关系。
结尾充满禅意,“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无机 。”诗人在山中聆听松涛、观看草色,感觉心中非常宁静。他参禅时远离喧嚣,不受外界搅扰,这样的生活很少有人可以与其相比。“共无机”三字,采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忘记世间的机巧善变,宁愿任运随缘、抱朴守拙。
人生悲喜交加,时而充满磨难,时而又峰回路转,如果患得患失,一直孜孜不倦地追求名利,就会觉得极其痛苦,更会感到压力巨大。皎然远离凡尘,主动摆脱身上的枷锁,从而身心轻松,烦劳和忧愁也就不再萦绕心头。全文极具诗情画意,又充满禅意,值得读者点赞!
唐代诗僧皎然很著名的一首诗,讲破了“佛教真谛”,人人值得一读
唐代作为诗的国度,三教九流都会作诗,也出了不少善于作诗的僧人。
僧人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诗歌也都带有独特的风味,往往会透露出一种禅的意味。平日里长伴青灯古佛,对着大自然的青山绿水,他们的内心波澜与我们这些俗人当然是不一样的。
唐代还有一位特殊的诗僧,用诗来描写山水就是他的祖先谢灵运最先开创的。而他本人,虽然没有继承家族当时的权势和地位,这一份山水之心,却是被完完整整的继承下来。
这位诗僧的名字叫皎然,本姓谢,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谢灵运的十世孙。以他后来所表现出来的才华和天赋,可以想见他会是家族基于希望并且着重培养的出色后代之一,甚至还会在他身上寄托着家族复兴,光耀门楣的思想。
在这样沉重的社会压力下,皎然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出家,去追寻属于他自己而不是属于家族的人生道路,这在当时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也正是因了当时的这份勇气和对山水、禅宗的热爱,皎然在出家以后选择了大乘佛教,一朝顿悟,天心月圆。
身为僧人,皎然所交游的也都是世外之人。喜欢书法,与颜真卿互有诗歌唱和;钻研茶艺,与陆羽颇有往来;领悟佛理,与另一位诗僧灵澈也是很好的朋友。皎然生在那个时代真是幸运,大部分艺术类型的宗师都活跃在那个时代,皎然可以轻易的与自己喜欢领域中的大师级人物取得联系并且互相讨论。现在的人,即使再喜欢书法、喜欢茶艺,也注定无法与王羲之、颜真卿、陆羽等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
今天带来的这一首诗就是皎然写给灵澈上人的一首诗,是皎然在山中隐居的所见和感悟。
山居示灵澈上人
唐代:皎然
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看茗归。
乍削柳枝聊代札,时窥云影学裁衣。
身闲始觉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
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无机。
诗的脉络很清晰,前两句起承,写山中所见所为。后两句转合,叙述了自己在禅宗修行上的感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们还是一句一句来看。
第一句写自己外出赏茶。山中刚变得暖和一点,阳光洒在山径上,即“路晴明”,在这样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皎然踏着初春刚刚萌生的小草嫩芽,在山中快乐的穿行着,去发芽的茶树前观赏把玩。一句话就把隐居生活的闲适快乐写了出来。
第二句在第一句的基础上,加入了诗人自己的动作。一时兴起,削一条新柳,全当是札记寄出,偶尔有了闲趣,照着山外天空中的云影裁剪自己的衣服。这一句在写景之外还多了一层隐逸之美,隐逸生活最美的地方在于与自然合一,诗人在与自然的相处中,心性脾气等方面也在慢慢地被打磨,最终成为一块圆润无暇的玉石,与自然融为一体。这里诗人对柳枝、云影的描绘,正是在着意的让自己更加贴近于自然。
三四句涉及到了佛家观点,将诗的高度上升到了哲学层面。闲下来以后才觉得不要名望是正确的,心思了悟,才知道苦行是没有必要的。
一直沉浸在功名利禄中的人是没有机会闲下来的,所以他们一生也感受不到皎然所说的境界,俗名俗利除了扰人清修,实在是一点用处都没有。而一个人想要达到心灵上的了悟和升华,单单靠着苦行也没有意义,终究还是要从自己的内心之中探求,不必太过在意外界的种种因素。
第三句是对两种人的驳斥,最后一句里,皎然说到了自己如今的境界。
自然界中的万物内中都是虚无的,没有谁可以像我一样,松树风声,小草嫩色,都是了无机心的。
关于这句诗的理解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我本人对于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觉也颇为朦胧,无法很好的表达出来,想要这一句话中读出一位禅宗大师的思想境界还是太难了。毕竟是写给灵澈的诗,同为僧人的灵澈应该能读懂其中的深意,而我辈凡人,只好“徒此揖清芬”了。
相关问答
品茶茗香的意思?唐陆羽《茶经·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名一曰荼,二曰檟,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2.泛指茶。唐皎然《山居示灵澈上人》诗:“晴明路出山初...”...
踏春的诗句有哪些?踏春的诗句,例如:崔家姊妹双燕子,踏春小靴红鹤嘴。——元·杨维桢《崔小燕嫁辞》独犯轻寒踏春晓,殷勤更折雨中梅。——张耒《二月五日折梅时经雨梅谢矣》...
关于“品茗”的诗词有哪些?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2.《山居示灵澈上人》唐皎然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