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学 正文

不朽之盛事 文准而心诚

文准而心诚

【改进文风大家谈】

作者:杨小波(全国政协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原驻会副主任)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由此可见,文风自古以来就是非常重要的事,其背后有广阔的纵深。

那么,好的文风是什么样的?我多年和公文打交道的心得体会,一是“准”,二是“诚”。

“不偏之谓中”“天下之正道”,是为准也;“不易之谓庸”“天下之正理”,是为诚也。

好文章的标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其实就在一个“准”字。起初我觉得这只是最低标准,后发现它又是最高要求。

从内容上说,好的公文要具备“三性”,即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归根到底还是准确性,该鲜明时你含糊,该生动时你呆板,那就还是不够准。

从形式上说,好的文章应该是“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作文给谁看、干啥用,动笔之前就得搞清楚,并匹配上合适的文体、长短、深浅、叙议、雅俗,还是要做到准。

文章不能无事,无事则会生非,察事不能含混,事昏昏则无法文昭昭;说事就会及人,及人要及根本。

写文章,改文风,是在遣词造句,更是在搞明白那些事。把事搞懂,把字码对,方才可能做到准。

文章作准,需要心诚。“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只有做到最大真诚,才能最大程度发挥自己、最大程度激发他人、最大程度物尽其用。

我们党对改进文风有着优良传统,早在延安时期,著名的《反对党八股》一文,言辞犀利、鞭辟入里。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正党风、促政风、转民风。今天,我们改进文风,就要真真切切察实情、求真理,规规矩矩不自欺、不欺人,做到外准而内诚、文准而心诚。

《光明日报》(2024年07月13日 0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解读|“唐宋八大家”如何展陈:三大展厅,始于“文脉所系”

叶榕

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文学是最值得自豪的瑰宝。12月2日,“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此次展览分三个展厅,共展出含书法、绘画、古籍、碑帖拓片、陶瓷等门类展品共计115件(组),辽博有30多件文物首次和观众见面。那么,这三大展厅是如何陈设与布展呢?

澎湃新闻获悉,其中第一部分的“文垂千载”即从“文脉所系”开始。可以说,无论是文物书画,还是古籍,“文脉所系”正是这一展览的核心所系。

展厅现场。第一部分

展出现场 沈阳网 图

步入辽宁省博物馆“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展厅,一张设计取材自明代仇英《赤壁图》的大幅海报,犹如一纸巨大的书画长卷缓缓铺展开来,无论是片纸片金的清宫旧藏唐代韩愈诗文集《宋刻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还是在书迹中品赏苏东坡与友人泛舟江上的诗画天地,都让观众一步步走近唐宋八大家质朴平实而又超逸的中国文化的境界。

宋刻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在12月2日的展览开幕式上表示,“唐宋八大家是中国文学史的高峰,他们先进的古文运动,兼有文学革新和思想启蒙的双重意义。通过文物展览的方式弘扬和宣传唐宋八大家的文学成就、生平事迹和家国情怀,对于展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有着积极意义。”

开幕式现场 辽宁日报 图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苏轼、苏辙、苏洵)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韩愈和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八大家中苏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称“三苏”,分别为苏洵、苏轼、苏辙,又有“一门三学士”之誉。故可用“韩柳欧王曾三苏”概括。

“唐宋散文八大家”

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董宝厚介绍说,唐宋八大家是一个文学概念,这次用文物展览的形式把唐宋八大家呈现给观众,可以说是创新,“这次展览中我们在策展理念上有很多创新,辽博收藏有不少国宝级文物,有30多件文物首次和观众见面。”

“文垂千载”展厅现场

展览现场

澎湃新闻获悉,此次展览分为三个展厅,分“文垂千载”“德行笃定”“家国情怀”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下又设立若干单元,展出了含书法、绘画、古籍、碑帖拓片、陶瓷等门类展品共计115件(组),再辅以视频等多种方式介绍“唐宋八大家”的文学成就,传递他们的精神世界。

对于此次展览的展品陈列,不少观众表示十分用心,展陈设计也赏心悦目,更主要的是名迹众多,“可谓大饱眼福。”

也有艺术界人士表示,用文物或书画释读“唐宋八大家”,难度很大,从呈现的作品看,策划确实用心,“不过个别展品的贴切性还值得再斟酌,如果展品选择更贴切一些或许会更加出彩。”

文垂千载:呈现唐宋八大家的文学成就

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文学是最值得自豪的瑰宝。先秦时期,文学还没有获得独立的地位,概念也很多义、模糊。两汉以来,才渐渐摆脱经学附庸地位而独立,其审美特质得以彰显。魏晋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的地位逐渐被承认,“建安文学”引领一时。魏晋时期是古体诗繁荣发展并达到鼎盛的时期,文向诗靠拢,出现了诗化的骈文,由于堆砌辞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文体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唐宋八大家”有感于魏晋六朝以来骈体文内容空虚、形式浮靡的不良文风,提出恢复古文文风,继承周秦两汉的散文文风,自由、朴素、不受拘束,文章不刻意要求辞藻华丽,而是求立意深刻,内容有益世道,从实际出发,主张文道合一,即“文以明道”。韩愈的理论得到了柳宗元的支持,北宋六家紧随其后,他们一起带领唐宋文风走进了新时代,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风尚,使散文重新走上了平易畅达,反映现实生活的道路。此后“唐宋八大家”古文熠熠生辉,影响直至今日。

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化的灿烂时代,李唐王朝开疆拓土,在国力强盛的大背景下,唐文化呈现出异彩纷呈、兼容并蓄的宏大气象。这也是一个诗歌创作空前活跃的时代,可谓群星璀璨,照耀古今。与含义阔大、气象万千的唐诗不同,两宋绘画富于潇洒高迈之气与优雅细密、温柔恬静之美,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同时宋代制瓷工艺也达到了繁荣昌盛的时期。

北宋徽宗赵佶《瑞鹤图》 局部

此次展览的第一部分“文垂千载”即从“文脉所系”“古文生辉”“雄唐雅宋”三个单元,以北宋佚名《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南宋《高宗赵构书马和之画唐风图》、南宋高宗赵构《章草书洛神赋》、宋刻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元刻苏辙《东莱标注颍滨先生文集》、北宋李成《茂林远岫图》、北宋徽宗赵佶《瑞鹤图》、北宋景德镇窑影青瓷刻缠枝花纹执壶等国宝级文物,辅以新媒体的形式讲述唐宋八大家倡导古文运动的文学背景、文学风尚及取得的文学成就。

其中,北宋佚名《摹顾恺之洛神赋图》绘人物、山水、龙鱼、车马、神物,小楷书赋文于画面空白处,本卷是目前所知六卷《洛神赋图》中唯一在画面中书写有赋文的宋摹本。人物细致生动,衣纹秀逸,山石以勾染为主,树木多夹叶,稍加点染,很大程度保留了顾恺之绘画的艺术特点。南宋初藏于内府,明代经叶钶、项元汴等递藏,清初经王铎、梁清标递藏,后入内府,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顾恺之(约345—409),字长康,小字虎头,无锡人,博学多才,擅绘画,人物画尤具点睛之妙。

《宋人仿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局部)

北宋李成《茂林远岫图》绘夏日山林景色,峰峦叠翠,叶茂林森,奇峰崛起,山林清旷。绘画技法以勾、擦、染为主,还未显现出典型的皴法。据南宋向水在跋文中叙述,此卷曾为宋英宗时枢密副使吕公弼所藏,后历贾似道、鲜于枢、吴用诚、项元汴、梁清标收藏,后入清内府,《石渠宝笈》著录。

北宋李成《茂林远岫图》 局部

南宋高宗赵构书、马和之画《毛诗唐风图》以《毛诗·唐风》十二首诗为题材,赵构书诗,马和之绘画,各幅相间。书法端谨有致,笔法老劲。绘画构图洗练,线条简洁。此卷南宋时为曾觌收藏,入明经严分宜、韩世能、项子京等递藏。清代先后归耿昭忠等收藏,后入内府,经《石渠宝笈》著录。

南宋高宗赵构书马和之画《毛诗唐风图》 绢本 设色 手卷 纵28.6厘米 横827.1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赵构(1107—1187),即南宋高宗皇帝,字德基,在位三十六年,留心书画,书法用功尤勤,对南宋君臣书法影响尤大。此次展览还展出了另一件赵构的书法作品《章草书洛神赋》。

《章草书洛神赋》为赵构退位隐居德寿殿时章草书曹植《洛神赋》全文,格调古朴,运笔沉稳圆厚,草法谨严又富于韵致。字间不互相连接各自成形,但笔意贯通,仍有浑然一气之感。曾经明詹景凤《东图玄览编》、张丑《清河书画舫》、汪珂玉《珊瑚网》,清顾复《平生壮观》、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及《石渠宝笈初编》等书著录。

南宋高宗赵构章草书洛神赋,绢本 章草书 手卷,纵27.3厘米 横277.8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宋刻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是韩愈诗文集,为韩愈门人李汉所编,全书散文三十卷,诗赋十卷,又宋人辑《外集》十卷。朱熹校理本韩集是韩愈文集中最重要、最权威的版本,此临江军学本是宋代军学本之上品,可勘明清传本之讹误。本集为清宫旧藏,经《天禄琳琅》著录。

“德行笃定”部分

德行笃定:讲述唐宋八大家的人生经历

“唐宋八大家”每个人都饱经沧桑,几度沉浮。他们的人生经历不尽相同,但在从容与自信中,都活出了真实的自己。在浩如烟海的文学著作中,八大家的传记,对其成败得失的评价和论述,不计其数。但透物见史,八大家的文章、人生经历和遗留至今的书画,却刻画着他们的高风亮节和光明磊落,展现着他们的人生轨迹与精神风貌,让人们领略他们的人生高度和人生智慧。

宋拓 苏轼楷书欧阳修《醉翁亭记》

“德行笃定”这一部分分别以“豪健雄放”“枯淡崔嵬”“一代文宗”“语不徒发”“触处生春”“汪洋澹泊”“超轶群妍”“不世之杰”八个单元,展现北宋徽宗赵佶《(传)王济观马图》、东晋佚名《小楷书曹娥诔辞》、元赵孟頫《行书欧阳修秋声赋》、宋拓 苏轼楷书欧阳修醉翁亭记、明仇英《赤壁图》、北宋苏轼《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2020.12.2——2020.12.22展出)、北宋苏轼《行书阳羡帖》、北宋苏轼《潇湘竹石图》(2021.2.2——2021.3.2展出)、元鲜于枢《行书王安石诗》、元赵雍《墨竹图行书王安石钟山即事诗》等国宝级文物,再辅以几件当代的碑刻拓片来讲述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不尽相同,却又都饱经沧桑、几度沉浮的人生经历。

其中北宋苏轼《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作于北宋绍圣元年(1094),是苏轼晚年书法精品。前后总计680余字,为其存世墨迹中字数最多的一件。正文单字大小约如古钱,结体略扁,呈左低右高之势,下笔从容,行笔流畅中见稳重,通篇精气内蕴,隐现汪洋浩荡之象。卷后有元张孔孙,明黄养正、李东阳、王穉登、王世懋、王世贞,明末清初张孝思等诸人跋,《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北宋苏轼《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局部

北宋苏轼《行书阳羡帖》此帖行书68字,记载苏轼与友人通信商量买田之事,字形结构虽锋芒毕露,但又不失敦厚朴实,尚有《兰亭》的笔意,又超越于刻意锻炼。略显刚柔相济之态,笔意婉转,格调淡然,恰好能体现作者意欲归退却怀揣不安的心境。此帖经元郭畀、陆友,明沈周、崔深、项元汴等收藏,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北宋苏轼《行书阳羡帖》

北宋苏轼《潇湘竹石图(传)》 以极富层次感的笔墨表现了近景拳石疏竹的雅逸清隽,远景山水的烟霭朦胧,让人在咫尺画幅内如阅千里江山,是以竹石山水寄托文人精神情怀的典范之作。图左下位置有元代杨元祥题跋,拖尾有叶湜、钱复等元明题跋凡26家,题跋文字三千余言。

北宋苏轼《潇湘竹石图(传)》(局部)

1961年,邓拓以《燕山夜话》所得稿费,加上变卖了手中24幅古画所得的款项,从白坚夫手中购得,并写《苏东坡〈潇湘竹石图卷〉题跋》一文, 1964年,邓拓将之捐献给中国美术馆。与此前拍卖场出现的苏轼《木石图》(传)一样,此图也一直存在真赝争论。

元鲜于枢行书王安石诗 纸本 行书 手卷 纵50.25厘米 横1024.7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元鲜于枢《行书王安石诗》行书王安石《题侍郎山水》《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示元度》《奉酬约之见招》4首古诗,是鲜于枢为方君锡所作,时年46岁。此卷字体结构严谨,笔力饱满,笔法清爽劲利,行笔潇洒自然,气势雄伟跌宕。原藏方君锡家中,后落入吴澄手,明初入藏兴化府儒学等处,入清后进入内府,经《石渠宝笈》著录。鲜于枢(1246—1302),字伯机,号困学民,渔阳人,寓居扬州。官至太常寺典簿。能诗赋,精鉴赏,擅书法,行、草皆工,与赵孟頫齐名。

仇英《赤壁图卷》(局部)

明仇英《赤壁图》此卷以石青、石绿为主色调,画苏轼携友泛舟夜游赤壁。本幅布局爽朗、明媚,用笔工细绵密,敷色淡雅清丽,技法纯熟稳健,具有笔致墨韵,为仇英佳作。仇英(约1497—1552)字实父,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苏州。擅绘画,尤工仕女,偶作花鸟,与沈周、文徵明、唐寅并称为“明四家”。

家国情怀:唐宋八大家对人文理想的坚守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唐宋八大家”作为中国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在对儒家道统的维护,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文理想的坚守,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大义的维护上,始终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至今仍滋润着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家国情怀”部分以“文以明道”“修身以学”“孝慈齐家”“为政以德”“心忧天下”五个单元,展现南宋佚名《摹孝经图》、南宋朱熹 《行草书尺牍并大学或问手稿》、南宋高宗书马和之画《周颂清庙之什图》、北宋欧阳修《行书谱图序稿并诗》、元赵雍《澄江寒月图》、南宋马和之《月色秋声图》、南宋马麟《荷乡清夏图》、清王原祁《西湖十景图》等国宝文物,来呈现唐宋八大家对人文理想的坚守。

南宋 佚名《摹孝经图》(局部)

其中南宋佚名《摹孝经图》画根据儒家经典《孝经》所绘,计十八章,内容主要论述封建道德,宣扬宗法思想。此卷经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石渠宝笈初编》等著录。孙承泽及《石渠宝笈》皆以为褚遂良书、阎立本画,鉴定组定为南宋人作。从避讳字来看,“敬”“让”二字均未缺笔,而第十六章“慎”字缺笔,避南宋孝宗赵昚讳,第十七章“匡”字亦缺笔,可见此卷最早应为南宋孝宗时所作。

南宋高宗赵构书、马和之画《周颂清庙之什图》是传世的《毛诗图》各卷中较好的一卷,其人物的画法和形象特征与《唐风图》基本一致。每段高宗正书在前,马和之补图其后。由于卷中多以祭祀活动和场面为主,所以作者有意突出其庄严肃穆的气氛。宋元时收藏不详,元明之际曾入洪武内府,又先后归朱㭎和项子京收藏。入清经安歧和梁清标所收藏,后入清内府。曾著录于明顾复《平生壮观》、清吴升《大观录》、《石渠宝笈续编》。

南宋朱熹《行草书尺牍并大学或问手稿》由《复允夫纠掾书》手札和《大学或问诚意章》文稿组成,运笔迅疾,前后呼应,转折自如,行笔中稍敛笔锋,掺以隶意。卷前有佚名绘肖像,卷后有元朱公迁、明文徵明等11人题跋。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人,寓居建阳。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官至焕章阁待制,为南宋理学的奠基人和发扬者。书法早年学钟繇,善行草,尤善小字,书风沉着典雅。

南宋朱熹行草书尺牍并大学或问手稿,辽宁省博物馆藏

朱熹书翰文稿卷

南宋马麟《荷乡清夏图》是马麟的传世名作之一,以传神之笔再现了南宋时杭州西湖的夏日盛景。图绘柳岸、横桥、游船,湖中荷花吐香,沁人心脾。桥上士人信步,碧波之上舟船穿梭,水鸟或飞翔或游弋,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此图对景西湖写生,景物远近和谐,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卷后有清高士奇跋,曾经《石渠宝笈》著录。马麟(生卒年未详),钱塘(今杭州)人,“南宋四家”中马远之子,画承家学,用笔劲挺,画风秀润处过于乃父。

南宋马麟《荷乡清夏图》局部

南宋马麟《荷乡清夏图》局部

在展览的尾厅,还设置了“文创产品售卖区”,力求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创意衍生品和品种繁多的展览出版物,让观众留住对展览的记忆。随着展览的开幕,面向公众的学术讲座,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制作精良的展览图录、特色鲜明的文创产品也会陆续和广大观众见面。同时,还将举办“唐宋八大家”文创大赛,并拟于展览中期组织召开“唐宋八大家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展览由国家文物局与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物局)、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辽宁省博物馆承办,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辽宁省图书馆、沈阳故宫博物院、旅顺博物馆、宋文治艺术研究中心、柳宗元纪念馆等单位协办。

据介绍,本次展览已入选国家文物局2020年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

展期将持续至2021年3月2日。

展览现场

责任编辑:陆斯嘉

校对:栾梦

相关问答

“经国大业, 不朽盛事 ”,形容的是哪种文体?

原句出自于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长期以来被作为"文学的自觉时代"的新观念予以肯定。“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话,似.....

文章乃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 ?

文学不仅通过记载前人的德行、功业来教化民众,还可以加强民众修德和治国之政,并通过对文学特征的理解、把握和运用,从而成一家之言,名垂后世。中国古代的文...

盖之章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 盛世。什么意思?

可理解为文章的内容必须与政治、伦理有关,因为这样才能“经国”、“不朽”;但也可以理解为“经国之大业”和“不朽之盛事”是文章分别具有的两种功能,有的文章...

完成11―12题。盖文章,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

[最佳回答]11.C12B

曹丕名言?

曹丕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名言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曹丕名言:-**"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句话...

赵孟眺吴兴赋原文?

《吴兴赋》原文:猗与休哉!吴兴之为郡也,苍峰北峙,群山西迤,龙腾兽舞,云蒸霞起,造太空,自古始。双溪夹流,由天目而来者三百里。曲折委蛇,演漾涟漪,束...当是...

如何理解,盖文章经国之大业,大朽 之盛事 ?

这是三国时曹丕在《典论.论文》中的一句名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意思是说,文章是治理国家的重大事业,是流传万代的不朽之事。这是三国时曹...

英语翻译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闲耳,而固小...

[回答]文征明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诗书画具绝,其书法清秀典雅,可与赵孟頫比肩,有“风舞琼花,泉鸣竹涧”之誉.典型的才子书.“主角”留文征明为“江南...

春秋大业是什么意思?

古时大事件多发于春、秋两季。春天是播种和祭祀的季节,而秋天是收割和战争的季节。古语“一年之计在于春”,而到了秋天,各个诸侯国都有了粮食,就开始打仗争地...

王羲之游目帖译文?

可得果,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时示意。迟此期真,以日为岁。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领、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于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