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哲学 正文

谁怜越女颜如玉 大诗人王维一首诗,嫁得好对女人最重要,道尽千年真理,至今适用

大诗人王维一首诗,嫁得好对女人最重要,道尽千年真理,至今适用

在现代社会里,女性掌握自己的命运,不依附男人,已经是普遍的社会现象。但在古代,数千年的绝对父权社会里,女性被剥夺所有的生存资源,一生的命运都牵系于男人身上,嫁给一个什么样的男人,就是她们命运的核心。对于底层贫民女子来讲,想要获得更好的生活,提升社会阶层,唯一的路就是嫁入高阶层的男人家里,或是被纳为妾。但底层平民女子想要获得上层男人的青睐,真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不仅仅是靠容貌出众就能达成的。

洛阳女儿行

唐 · 王维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祗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在唐朝,大诗人王维就写下来一首长诗《洛阳女儿行》,用极尽生动传神的文字,为我们再现了一位嫁入豪门荣升贵妇的女子,和一位同样容貌出色却得不到机会,只能挣扎在贫困里的女子的生活差距。读来真是让人感叹,在那样的一个社会里,作为女人,除了嫁得好,当真是没有别的路可走了。

全诗共二十句,其中前面十八句都是在极力铺陈这位豪门贵妇的奢华舒适生活,给人以强烈的印象,直到最后两句,诗人才让贫家女子出场。因为有了前面大篇幅的富贵生活描绘,后面只用两句写出贫家女子的状态,就已经让人产生非常鲜明深刻的对照之感,由此引出深深的叹息:同样的花样年华,同样的似玉容颜,只因婚姻的机缘不同,就生出了两种反差巨大的人生,让人深觉无力。

诗歌首两句富家妇人就出场了,这是一位洛阳女子,诗人说她就住在自己家对面,正当十五岁,是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且这位少妇生得极其美丽,一位青春正好、嫁入豪门的女子,真正是人生赢家。

接下来,诗人从这位女子日常生活的食、住、行来全面描绘豪门生活图景。三四两句写这位富人的丈夫日常出行骑的是青白相间的名贵骏马,马具上还嵌着华丽的美玉。而这位贵夫人呢,就餐之时,家中的侍女们捧着黄金制成的盘子,为她送上厨师精心烹制的鲤鱼。

五六句写的是贵妇居住的豪宅。这栋宅子占地非常广阔,里头画阁朱楼林立,遥遥相望。宅子里遍植鲜艳的红桃、青翠的绿柳,衬着绘彩描金的高楼,可以想象这位富家贵妇人是嫁入了一个何等显赫的豪门了。

七八句描写了富家女子奢华的出行场景。她出门乘坐的马车是用七种香木制作而成的,车子上的帷幔也皆是上等的布料。这样一辆豪华的车辆穿街而过,是无疑是极其扎眼的,我们可以想象这位女子的骄傲心情。出游归来后,仆人们举着大羽扇将她迎回绚丽夺目的彩帐之内。

后面开始写她的丈夫。这是一个富二代贵公子,青春正好,狂傲不羁,耽于享乐,简直堪比晋代的大富豪石崇。他家里自然是姬妾成群,贵公子整日沉迷于亲自教授这些姬妾学习舞蹈。家中昂贵的珊瑚,他随手就可以拿来送人。

这位嫁入豪门的贵夫人,成日里就跟她的丈夫和其他姬妾在一起寻欢享乐,每天直到长夜将逝,窗上显出了曙光才熄掉灯火去就寝,灯花的碎屑纷纷飞落在美丽的窗格之间。贵妇成日游玩,连练习歌曲都懒得去做了,只是打扮得花枝招展,在熏香缭绕里与家中的姬妾们聊天找乐子。不仅与自家的姐妹玩耍,这城里头,凡是富贵之家的内眷们,她都乐此不疲地结交。这位从底层一跃而至上层的贵妇,新奇于上层社会交际圈,兴高采烈地想要融入其中的形象,可谓描写的相当生动了。

到了这里,最后两句诗人笔锋一转,让一位与前文贵妇生活毫不相干的贫家女子出场了,她同样是如花的年纪,似玉的美貌,却因没有机遇嫁入豪门,只能如当年贫贱的西施那样,在江头独自浣纱。这两句收尾意蕴深长,给人以强烈的心理冲击,实在是妙笔,使得整首诗实现了升华。全诗读罢让人不能抽身,久久回味,世间多少事,从来不由人。

他官至宰相,却选择独自隐居深山,写出的诗歌我们至今仍在诵读

各位书友们,大家好。

今天上午我们主要讲述了晚年王维,大家都知道,人一生不可能只有一个面目,谁都有年少风华,热血沸腾的时候。那么,退隐之前的王维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翻开《蒋勋说唐诗》 一书的第61页至第79页 ,并思考几个问题:

1.王维三十丧妻,为什么后来没有再娶?

2.你是如何理解“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句诗词的?

王维所在的辋川本是一片荒原,少有人居住。“无人”是他诗中一个重要的主题,特别是在他的晚年。

比如这首大家比较熟悉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致;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

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为一体。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匠心独运,妙手回天。

先看前两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篁,竹林也;啸,撮口作声也。诗人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但琴声似乎不足以宣泄郁抑之情,所以长啸一声。

这里借用了一个典故。据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载:“阮步兵啸,闻数百步。”

阮步兵即阮籍,他是汉魏时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他对当时的封建礼教不满,对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不满,时常集于竹林咏怀言志。

阮籍在竹林长啸,声闻数百步,也由此传为美谈。

王维居竹林之中,效阮籍长啸,以阮籍自比,表现自己对权奸的不满。

竹之品格,叶如箭指,质如坚石,干可断而不可改其直,身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诗人独坐幽竹之中,是表示自己具有翠竹一样的气节。

再看后两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是进一步渲染那种孤寂的情绪和气氛的。

明月相照,不仅点明坐得久,坐到中天月圆,更主要的是想表明惟有天上明月是知己。 明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它独自放射光辉于青天碧海之中,也像诗人一样。

这种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这样写,对描写自然景物也有好处。

深林幽篁使人有暗绿色的联想,有寂寞沉郁的感觉,画面是暗淡的,现在忽然“明月来相照”,使幽暗的竹林,洒上一层银白的色彩。

这种变化似乎增添了一股生气,一层诗意,孤寂之感一扫而光,竹林、明月、诗人都融化到静穆和谐的夜色之中了。

试想在一片幽独的山野间,竹韵、琴音、啸声融和成一片,这种天趣不是俗世的人们能领略的,只有那中天的明月,融和了那天籁、地籁、人籁,照临着诗人厌绝了尘嚣的孤清身形,也照彻了他解悟而洞明的心。

月在佛教本来是“空”的象喻。

当然,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但我们不确定王维如果有其他的机会,会不会去发展出生命另外的可能性。

我绝对不相信一个人一味追求佛道可以写出很好的诗,因为最好的文学是在生命的冲突中发生的。

读《洛阳女儿行》,会很讶异,会觉得不像王维的诗,会觉得和在辋川写诗的王维是两个王维。

这个王维,代表了南朝贵游文学的传统。“行”就是歌行体,产生于南朝。王维、李白、杜甫等人都写了很多歌行体。

诗作中“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鲙鲤鱼。”“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写尽了唐初奢侈的贵族生活,印证了唐初的贵游文学继承了南朝王谢子弟的传统,有一种奢侈、豪华的风尚。

诗末一转:“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又道出了这一时期的阶级矛盾,如同杜甫有名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洛阳女儿行》也是一首用传统比兴方法写出的讽喻诗,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读这首诗,总会让我想起他的另一首《老将行》。

《老将行》描写了老将的人生境遇,多用典实,以汉喻唐,以英雄写英雄,塑造出勇武韬略、屡屡为国立功的英雄形象,以及身处逆境、始终不忘报国之志的品格,并且生动地揭示出因统治者赏罚不明,老将屡战无功,最后悲守穷庐的凄惨晚景。

两诗对读,异曲同工。

与白居易一样,因政治原因,王维诗歌的风格、情调前后期有明显的不同。

王维早年亦有入世之志,有一些风格积极昂扬的作品。

他曾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出塞赴河西节度使幕慰边,写下一批边塞诗,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这首《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诗最为人所称道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写景名联,诗人抓住“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些塞外特有的典型意象,并以极为简洁的方式将其组合起来,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气势博大、情感苍凉的大漠风光图,让人仿佛置身于天苍野茫的苍穹之下。

张若虚的“皎皎空中孤月轮”也有类似的感觉,唐诗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强大的宇宙意识。

虽然人们对“孤烟”的具体所指还有争议,但这两句诗所描绘出的那种塞外特有的空阔寂寥又雄浑壮丽的景象,千百年来一直带给人们无限的震撼和感动。

王维曾经做过监察御史,后来出使边塞,他的生命体验过真正的旷野、大漠。这首诗对后来的文学影响很大,绝对不是在书房里面空想出来的。

《少年行》也是王维很有代表性的一组诗,可以用它来总结贵游文学、边塞诗与侠这三者的精神: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少年行》本身就在歌颂青春,是初唐诗人很喜欢写的题目。它的内容放到现在,大概就是描写飙车之类。

年轻时的王维很得意,二十一岁就考取进士,头上簪着花出游,那是生命里非常美的时刻。

少年王维如同所有年少之人一样,意气风发、豪情壮志,他“晚年惟好静”的追求与少年时的野心形成强烈对比。

时至今日,恐年少的王维也难以想象那年安史之乱是他少年梦想的一个幻灭,同时也是他另一个山水田园诗派的一个开端。

我近来翻唐诗,读王维的《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往日翻来一扫而过,如今却品出另一番滋味。

没有人会不懂这些诗句,可是如果你未经世事,也许很难体会王维写这首诗的心境。

这里面写的是知识分子进入官场之后的告别,与政治告别,与繁华告别,去找回自己。

“下马饮君酒”,还是有延续《少年行》中的“相逢意气为君饮”,只不过,酒是照喝,但是喝完就散了吧。没有了之前呼朋引伴的巨大热情,但是也看到了生命更长远的可能性。

前文提到过,王维有一件事情是令人费解的,那便是他的“丧妻不娶,孤居三十年”(《新唐书》)。

王维卒年61岁,可见妻子死时,他不过30岁左右,正当青春年华。

从文献记载看,王维没有再婚,有两个可能的原因:一是他深爱亡妻,二是他笃信佛教。

从他数量不很多的表现亲情、爱情题材的作品看,王维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他表现爱情的风格是含蓄、优雅、细腻的。

合理想象,他可能对亡妻充满了感情,无法做到移情别恋。

笃信佛教,能使他心灵宁静,甘于寂寞。

在京城居住,则“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旧唐书》)。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问空门何处消”(《叹白发》),或许王维看破红尘的同时,也对俗世的男欢女爱失去了兴趣。

在蓝田辋川别墅,则邀请丘丹、裴迪、崔兴宗等好友前往,在别墅区内华子岗、欹湖、竹里馆、柳浪、茱萸沜、辛夷坞等景点,弹弹琴,饮饮酒,看看风景,做做诗。

即使是对一般人来说,这样的独身生活,也是可以过的。

生命是否绝望,是穷还是通,都在于自己。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如果有庙的话,一定把这两句放在那里做最重要的签王。所有人的生命领悟不过如此,这两句送给所有在绝望当中的朋友,都是最好的礼物。

相关问答

谁怜越女颜如玉 ,贫贱江头自浣纱,什么意思?

越女:指春秋时期越过美女西施西施洁净美丽,谁去怜爱这样姑娘;贫贱的时候,只好在若耶溪头浣纱越女:指春秋时期越过美女西施西施洁净美丽,谁去怜爱这样姑娘;...

王维洛阳女儿行古诗带拼音版

[回答]王维洛阳女儿行古诗带拼音版luòyángnǚérxíng洛阳女儿行tángdài:wángwéi唐代:王维luòyángnǚérduìménjū,cáikěyá...

上联: 谁怜越女颜如玉 ,如何对下联?

谢邀:上联:谁怜越女颜如玉,下联:自有痴男惜花香。(此联出自唐代诗人王维巜洛阳女儿行》的末两句:"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意即...谢邀:上....

谁怜越女颜如玉 下句是什么?

谁怜越女颜如玉,雅淡典雅,却无人珍爱惜。她犹如一朵盛开的花朵,拥有宛如玉般的容颜,却深埋在岁月的沉默中。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越女的美丽依旧独树一帜,却...

形容女子气质清雅诗句有哪些

[回答]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致骨血匀。——杜甫《美人行》胪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曹雪芹《红楼...

写娇养女儿的古文?

《洛阳女儿行》王维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描写年轻漂亮姑娘脸部的词语?除了漂亮美丽】作业帮

[回答](宋玉)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李白)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李延年)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曹植)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

父亲护女儿诗句?

《洛阳女儿行》唐王维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

【关于妇女女人的词语有哪些?要赞美的.谢谢了,】作业帮

[回答]小家碧玉天生丽质完美无暇娇羞可爱温文尔雅明艳动人天生尤物人面桃花柳眉杏眼水灵秀气美丽动人樱桃小口绝代佳人一代佳人一代容华绝...

赞美女人如百合花的高雅诗句?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2: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4:面似芙蓉出水,腰如弱柳扶风。5:俊眉修眼,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6: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