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 正文

遣妾一身安社稷 唐朝崇徽公主的悲凉无奈: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

唐朝崇徽公主的悲凉无奈: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

唐代宗时,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被封作崇徽公主,只为远嫁回鹘

而在这之前,崇徽公主的两个姐姐就先后远嫁回鹘和亲。其中一位姐姐嫁给了移地健,在移地健继承王位后被册封为“光亲可敦 ”,后来病死。

于是移地健再次向唐朝请求联姻,并指明仍需是仆固氏的女儿。就这样,唐代宗又将封仆固怀恩的幼女封为"崇徽公主 ",于769年嫁给移地健。

相传公主嫁回鹘时,道经灵石,以手掌托石壁,遂留下手迹,后世称为手痕碑,碑上有唐人李山甫《阴地关崇徽公主手迹》。李山甫另有一诗《代崇徽公主意》写尽了这位和亲公主内心的悲凉无奈,以及深深的怨念:

金钗坠地鬓堆云,自别朝阳帝岂闻。

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

豆蔻年华的少女不得不披上嫁衣辞别父母,远嫁异国他乡。而这一别便是“青冢埋魂知不返”了。崇徽公主满含泪水,经过了灵石之侧,她轻抚石壁留下的掌印便是她最后的轨迹。草青年年绿,此恨无绝期。

而唐与回鹘的和亲,是在“安史之乱”以后才开始的。

从“安史之乱”到回鹘汗国灭亡的六七十年中,回鹘汗与大唐公主之间的联姻基本未断。

而根据继婚制度,这些远嫁回鹘的公主们还会在自己的丈夫死后再嫁给新的可汗,继续维系大唐和回鹘的友好。不可归国,直至客死他乡。

自古以来,有多少花颜玉貌的青春少女被迫遭受和亲的厄运,成为国家对外妥协政策的牺牲品?

如果仅仅凭借女子的和亲就可以使国家社稷安然无恙,那么又需要将军来做什么呢?

用女子换来的和平,能算得上真正的和平吗?这样的国家还能算得上真正的大国、强国吗?

(分享历史故事。感谢点赞和关注。)

金城公主: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和亲公主的悲哀

唐朝诗人李山曾作诗一首讽刺唐代宗,“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 ”唐代宗外交政策软弱,过度依赖和亲,他在位时期送过不少公主去和亲,其中最有名的一位,当属和亲吐蕃的金城公主

宗室公主

这位金城公主本名李奴奴,并不是真的金枝玉叶,而是唐中宗的养女,她的亲生父亲是邠王李守礼,是唐高宗李治的孙子。

身为李唐宗室,金城公主自幼被唐中宗收养,在皇宫中与其他公主一起长大,实际上跟中宗亲女儿的待遇差不多。而且唐中宗对李奴奴十分亲厚,《后唐书》中记载,李奴奴和亲吐蕃时,唐中宗非常伤心,“悲泣歔欷久之”。

但既然是作为中宗养女长大,那李奴奴自然也逃不过“为国效力”的命运。

公元700年与702年,唐朝军队接连击败吐蕃军。707年,吐蕃的摄政太后没禄氏派遣使者到大唐进贡,并请求联姻,唐中宗答应了联姻。

和亲吐蕃

唐朝与吐蕃和亲时基本都是处于优势,因此唐朝和亲去吐蕃的公主,基本都是从宗室女子或外姓贵族女子中挑选合适的,然后封为公主送去和亲。李奴奴很不幸就被选中了。

710年,年仅14岁的李奴奴被封为金城公主 ,前往吐蕃和亲。带着唐朝的经书、历法以及医学著作,金城公主随着吐蕃的迎亲队伍,沿着70年前文成公主入藏的旧道,浩浩荡荡地向西而行,远离家乡。

原本金城公主和亲的对象是吐蕃王子绛查拉本,但是不幸的是,王子竟然意外身亡。此时的金城公主已然在和亲路上了,况且和亲事关两国邦交,不可能轻易作废。

王子虽然死了,但是和亲的使命还在,金城公主只能继续赶路到吐蕃,嫁给绛查拉本王子的父亲吐蕃王尺带珠丹

婚后生活

虽然金城公主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但是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后,尺带珠丹和吐蕃人民总体上对她十分尊重。尺带珠丹还特地为她修建了一座宫殿居住,并尊称其为“可敦 ”,意为赞普正妻。

根据一部分史料记载,文成公主位尺带珠丹生下了一个儿子赤松德赞,也是吐蕃下一任赞普。但是这一说法仍存在争议。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金城公主入吐蕃后,两国关系并没有就此缓和。从714年741年,吐蕃屡次发起战争,却又每次都以失败告终,拿金城公主为挡箭牌求和。一边是故国,一边是丈夫,金城公主夹在中间处境十分尴尬。这种境遇严重影响了公主与尺带珠丹的夫妻关系,在《资治通鉴》中记载,公主一度想要离开吐蕃。

唐代宗时,吐蕃曾一度攻陷洛阳,还扶植了金城公主的亲兄弟李承宏做皇帝,但十几天后就撤军,只剩下里承宏这个傀儡皇帝被还朝的代总责骂、流放,不到一年就死了。

总的来说,金城公主在吐蕃的30年里,竭尽全力促进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传播中原文化,对汉藏文化交流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但是,公主和亲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两国的矛盾,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也并非琴瑟和鸣,吐蕃对她的敬重,一方面出于对唐王朝的敬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她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化——这也是金城公主最不可磨灭的贡献。

金钗坠地鬓堆云,自别朝阳帝岂闻。

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

相关问答

遣妾一身安社稷 什么意思?

"遣妾一身安社稷"是一句古代汉语,意思是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来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宁。其中,“遣妾”表示愿意放弃自己的个人私欲和欢乐,“一身”表示全身心地投...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是哪首古诗里的诗句?

(这是李白的诗,皇上喜欢李白的诗。)11.以色侍他人,能得几时好。12.分明曲里愁云雨,似道萧萧郎不归。(朕不在,她心里难过)13.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11...

古代和亲政策究竟是光荣还是耻辱?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歌颂赞美?

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古代的和亲通常分成两种,一种是因为暂时实在打不过,用和亲来作为缓兵之计,一种是对方已处于弱势,和亲是用于促进友好。和...应...

中国历史上大唐贞观时期的和亲政策为什么比汉代的成功?

唐朝贞观时期的和亲政策并不比汉朝更成功,汉朝和唐朝都确实采用过和亲政策,将自家的公主下嫁到蛮荒偏远的异族,但从和亲后的成果来看,汉朝的和亲要比唐朝成功...

昭君出塞,是否值得大书特书?

(昭君出塞途中)唐代诗人李山甫写过一首诗,我觉得说得非常到位:“金钗坠地鬓堆云,自别朝阳帝岂闻。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是啊,派了公主一...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