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力:赠别诗两首
赠涛哥(两首)
刘力/文
【闻涛哥卸任,忆往昔峥嵘岁月,不胜嘘唏,感慨万千,作此篇以寄之。】
其一
挥别樊笼自兹去,萧萧马奔千万里。
忆昔少年曾同欢,今朝老去多聚时。
秋来稽手有鹿鸣,春晖寸心愿鹏举。
冲天长安菊花阵,风云际会有余音。
其二
从前命定多携手,今朝回首峥嵘日。
年来喜看千秋色,故园萧萧马鸣时。
李白这首诗把离别写得太美了,最后两句手法高妙,千年来难以超越
众所周知,李白有两首非常有名的赠别诗,一首是他自己临行时赠给忽悠了他的汪伦的,另一首是他送孟浩然而写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其中一句写景的诗句被人评为“千古丽句”:“烟花三月下扬州。”
而在他的另一首赠别诗里,也将离别放在美丽的江南风物中来写,写得也很美,尤其最后两句,手法高妙,婉转深情,千年来难以超越。
李白
每到离别时刻,这两句总能暗自浮上心头。李白虽然洒脱,诗也洒脱,但代入眼前的离别时,别意却如江水悠悠,流荡不尽。
今天来重读下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开篇七字即描画出一幅风轻轻柳花飘香的暮春之景。柳花即柳絮,出现在清明后,此时金陵春光依然明媚,柳絮随风飘飞,空气里散发着柳花的淡淡清香。
奇怪,柳花也有香味吗?李白诗里是这么写的,后来《升庵诗话》里讲,柳花确有微香,诗仙没有骗人。且他说,这柳花之香,非太白不能道;竹之香,非子美不能道。
柳花
美景写完,次句写吴地美人捧出美酒,劝诗人细细品尝。美人作伴,风情可以想见,而最妙的还在这“压酒”二字。这个词历来为人称道,它精准地写出了吴地风情。古代酿酒,酒糟和酒液和在一起,饮用前要用工具压下酒糟,把酒汁滤出来,此所谓“压酒”。
诗人写此时新酒刚刚酿熟,临饮时才压糟取用。款款动态,尽在其中。所以,压酒不是指美人倒酒,也不是美人端着酒,而是一双柔荑在“滤酒”,此情此景,酒不醉人人自醉。
诗的开篇前两句,真是道不尽的春风沉醉,风光旖旎。但诗最绝的还是结尾两句。
最后两句实在高妙,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他说:请你去问问那东流的江水啊,这离别的情意与它相比谁短谁长。
东流水本无生命,谁人去问,它又怎能回答呢?这两句将缥缈无形的别意化为可观可感的有形实体,将那滚滚东流的江水赋予生命,二者相形,又遣人问之,拟人间又有生动的比喻。
江水自不会答,兀自奔流不息,流淌无尽。别意深深,却不悲情伤怀。从此,这一条条滚滚东流的江水里,蕴藏着诗人们多少书不完道不尽的离愁,别情,与行人泪啊。
相关问答
李商隐 诗两首 原文译文及赏析[回答]李商隐诗两首原文为《锦瑟》和《马嵬(其二)》。《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
赠别诗 ?(至少 两首 )_作业帮[最佳回答]怎能在临歧饯别之际作儿女子态呢!用小文人的胸襟是量度不出盛唐诗人的怀抱的.然而不幸,"研究"古典文学的偏多染着小文人习气.有人竟说,读到"西出阳...
【小学学过的 赠别诗两首 ,写景诗三首,叙述诗两首,咏物诗两...[最佳回答]赠别:《赠汪伦》《送元二使西安》写景:《春晓》《江畔独步寻花》叙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过故人庄》咏物:《咏鹅》《咏柳》哲理:《蜂》《石灰岩...
两相诗原文?《两相思》是两首诗的总称。顺着读,就是《思妻诗》,倒着读,就是《思夫诗》,所以合起来被称为《两相思》。这是一首千古奇诗,它单独拿出来,也可以在闺怨诗或...
代表知己的 两首诗赠汪伦唐代: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即使桃...
赠别诗 ,写景诗,叙事诗,励志诗,哲理诗,词,曲各 两首 ,要分清的 ...一赠别诗1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
默写 两首 描写送别情景的古诗.写一句提倡勤劳节俭的名言警句....[最佳回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第二首朋友送诗人的情景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
回文诗的经典诗句,您记得有多少?回文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独特体裁,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是中华文化独有的一大特色,给人绵延无尽的美感。搜集9首经典回文诗,一起领略汉字...
【 古诗两首 ,回乡偶书,代诗人谁的】作业帮[最佳回答]回乡偶书贺知章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其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
根据下面 两首 《送友人》,分析男女诗人创作的异同.送友人李白...[最佳回答]创作的同:1都是因离别作诗,送别友人2以景开篇、以情点题,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3都引用诗经,以诗经句来表达送别不舍4情景结合异:李白诗1情意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