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俗 正文

东洋兵 日军身材矮,东洋马高大:抗日武装振兴骑兵,与日军对决

日军身材矮,东洋马高大:抗日武装振兴骑兵,与日军对决

作者:风千里

“上马要像蜢蚱一样敏捷,骑在马上要像磐石一样稳固,奔驰要像闪电一样神速”——1941年彭雪枫在组建新四军骑兵部队时对官兵提出的骑兵训练要求

作为冷兵器时代速度与冲击力量的中坚,骑兵在人类千年的战争史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这种凭借马匹四肢获得高速行进能力的部队,具有行动快捷迅速,冲击力强,受地形和气象因素影响小等优势,历来被兵家视为主力部队的尖刀。

早在先秦时代,骑兵部队在我国就作为独立兵种出现,此后历经千余年发展和演变,成为古代战场的主角之一。不过到了清末,八旗和绿营里的传统骑兵在近代枪炮面前不堪一击,加上训练废弛,中国的骑兵部队还未能跨入近代化的门槛就已经式微,清廷在建设新军时曾一度尝试以西洋方式组织近代化骑兵,但也最终在辛亥革命的狂潮中破灭。

清末新建陆军时的骑兵,所骑乘的是矮小的蒙古马

尽管在一战爆发时,

马克沁机枪的威力彻底浇灭了骑兵部队昔日的威风,甚至有人嘲讽道:“当战壕架起机枪,骑兵唯一的任务就是给步兵做饭。” 但在很多特定的作战地区,特别是近代中国这样地域辽阔,交通设施落后,部队武器装备和作战理念仍然达不到现代化标准的地方,骑兵依然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民国建立后,很大地方军阀都保留了相当数量的骑兵部队,不过随着形势变化,中国的马政与骑兵建设基本已经到了荒废的边缘,到抗战全面爆发前,无论是当局的马事行政体系,还是民间牧马业,都已经破败不堪,加上天灾和瘟疫横行,原来养马业兴盛的内蒙、西北等地私营马场大批破产。

据相关数据显示,到1932年,全国的产马量已经从民国初年的500万匹锐减到不足100万匹。马政的全面荒废带来一大恶果就是马匹质量的严重下滑。由于现代畜牧技术原为普及,马匹培育杂乱无章,马种出现了严重退化的现象,清末时期国产蒙古马和三河马平均身高尚且可以维持在1.32米左右,而到了抗战前却下降到不足1.28米,甚至有人痛心道:“若不在建设马政,亟图生产,再愈十年,全国产马行将灭种!”

东北易帜前,在黑龙江海伦县负责保护外国摄影师的奉军骑兵

民国时期的一名马夫

马政的全面荒废,致使骑兵作战能力日趋衰弱,加上训练本就废弛,抗战前夕的中国骑兵与一般辎重运输部队无异,基本丧失了骑兵原有的作战理念。 尽管从1932年开始,南京当局开始着手整顿马政,并对骑兵训练进行重新规划,但依然于事无补。

相比之下,日军骑兵部队可称得上是“兵强马壮”。早在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就从法国引进了一匹阿拉伯种马,并开始培育新型马种。到1877年,日本在册的军马平均身高已经达到1.38米。之后,日本又成立专门的马匹育种机构,从西欧引进先进的畜牧技术和各类优良马种,全面地改良本地马匹。到甲午和日俄战争时期,日本骑兵配备的马匹平均身高已经超过1.42米,尽管于西方主力马种的素质与训练程度依然又一定的差距,但已经远远超越了当时中国所能找到的最优质马匹。

马匹素质的改善极大提升了骑兵的作战能力,日本的骑兵战术从秋山好古时期便全面参考法国,之后又习欧洲各骑兵强国之长,总结出自己的一套训练-作战体系。到抗战时期,侵华日军骑兵用军马的平均身高已经达到了1.60米,日本兵普遍身高矮小,但日军军马无论是体型,耐力还是速度都让人印象深刻,以至于得到了“大洋马”的绰号。

从明治到昭和时期,日本选育的战马品种

甲午战争时期,侵入辽东地区的日军秋山好古骑兵旅团,打头阵者正是秋山好古

抗战初期,机械化程度本就不高的日军在面对作战装备和理念更加原始的中国军队时,骑兵的威力便凸显起来。特别是在深入中国内地时,相对平坦开阔的地形成为骑兵理想的作战场地。日军骑兵凭借高素质的马匹和高超的骑术,屡次以长途奔袭,迂回包抄等方式给蒋军和各地方派系军队的后勤辎重部队以沉重打击,而中国方面的骑兵部队面对日军强势冲撞时又往往难以招架,这种冷兵器遗留下来的作战方式,居然给当时的中国前线部队带来了巨大的阴影。

抗战初期一名日本骑兵士兵,所骑乘的马比中国马优良

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沉醉于消极抗日的蒋氏没有条件也没有动力去整顿已经破败的骑兵部队,振兴中国骑兵的重任,落在了当时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肩上。

由于需要长期进行敌后作战,部队对快速机动性的要求很高,骑兵部队的特点刚好满足了我抗日武装力量在敌后发起侦察和袭扰的作战要求。早在土地革命时期,陕北红军就开始组织训练成建制的骑兵部队。1928年,西北工农革命军骑兵队成立,这便是人民军队骑兵部队的滥觞。到1933年,原红26军第2团的骑兵连扩编为骑兵团,下辖两个连,并在陕甘宁边区进行袭扰作战,并屡有斩获。到长征时期,红四方面军也在西康地区成立了骑兵师,下辖3个团,共计3000名骑兵,这支骑兵算是当时所有红军队伍里规模最大的骑兵力量。此外在1936年,西路军在西渡黄河时也成立了骑兵师,不过于次年在河西地区与马步芳军队激战时,与西路军主力一起全军覆没。 红军时期的骑兵部队虽然作战英勇,但限于马匹素质和骑兵技艺低下,能起到的作用相当有限。

1936年红四方面军的一支骑兵部队

1936年,陕北红军抗日先锋队的骑兵连

到八路军成立之时,下辖的三个主力师只有几个骑兵营,虽然不久后129师所属的骑兵营被整编为骑兵团。但这一命令形同一纸空文,被升格的骑兵团极度缺乏马匹,武器和各式装具,又得不到有力的资金支持,几乎成了有名无实的存在。面对这一窘境,129师骑兵团移驻南宫县,向当地各界民众发起号召,发动群众捐赠马匹。成效颇为显著,不久骑兵团就新增了800余匹马,当然老百姓捐赠的马匹多是用于耕种和拉货的蒙古马或三河马,这些习惯于慢动作的马匹能否适应骑兵快节奏的作战环境,谁心里也没有底,只能在训练中逐步挖掘这些马儿的潜能。

八路军骑兵手持宽刃大刀进行冲锋训练

训练中的129师骑兵部队,教官骑乘的战马明显高于其他士兵的马匹,应该是一匹俘获自日军的战马

因为缺少合适的马刀,最初129师骑兵部队官兵都是直接挥舞着鬼头大刀上阵。到1940年,在曾有丰富骑兵作战经验的曾玉良接任团长后,129师骑兵部队的作战能力才有了质的飞越 。这种独立作战的骑兵团多次奔赴敌后突袭,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日军为了消灭这种善战的骑兵队,将精锐的骑兵第4旅团调往北方冀南一带参与扫荡。1942年4月,在日军的重兵围剿下,我冀南军区决定分部突围,曾玉良麾下的骑兵团负责突破敌包围圈,在向大辛庄挺进时,遭遇日军骑兵第四旅团第26联队的阻截,曾玉良巧妙地将骑兵和步兵配合使用,先派骑兵将敌军引诱到步兵伏击圈后,用机枪集火射击,然后再派骑兵前来收割残敌,结果这支日军精锐骑兵队被打得四散而逃,骑兵团成功突破敌军的包围圈。

原属马步芳后为汤恩伯所节制的青海骑兵第8师

在马背上演练长枪技法的青海骑兵第8师士兵

相比于八路军,对于骑兵的认知,新四军却经历了更加沉痛的过程。1941年4月,重建后的新四军第4师在津浦路西遭遇汤恩伯部队两个师的袭击,其中原属马步芳的青海骑兵第8师对第4师多次骑兵冲锋,所属的第32团几乎被打得全军覆没,连师长彭雪枫也险些被骑兵包围。在这次惨烈的遭遇战中,敌骑第8师远超中央军的作战素养和马匹质量给彭雪枫以巨大刺激,遂决定成立自己的骑兵团。

当年8月1日,第4师骑兵团正式成立,通过缴获和发动群众捐赠等方式,总算凑了几百匹马。但马具和马刀却让彭甚为头疼,打制马具和马刀的能工巧匠不难找,但所需的钢铁原料让物资匮乏的新四军官兵伤透了脑筋。在寄希望于发动群众寻找钢铁不久,一条意外之喜传来,据当地河工提供的消息,当局曾经将一大批用于疏浚河道的钢材沉入洪泽湖中。彭立刻组织官兵下湖打捞,很快成吨的钢材被打捞出水。有了这批钢材,马镫,马鞍等器具的钢铁材料问题迎刃而解。但马刀的问题,彭雪枫却有自己的想法。他见识了敌骑8师使用的窄刃马刀(类似于我国传统的雁翎刀)骇人的劈砍效率,他深知普通的宽刃鬼头大刀根本不适合马上作战,日军装备的32式甲型军刀最为上乘,但只能从缴获中获得,彭便萌生了自己动手制作马刀的念头。

他与骑兵团长周纯麟一道组织开火,反复研究,甚至亲手绘制图样,并征求官兵的意见,最终参照日制32式军刀,吸收马步芳骑兵的马刀样式,创造性地制成了一款适用于新四军的新型马刀。该款马刀拥有护手圈,长度比32式长了5厘米,这让它在实际劈砍时具备很大的优势。在当地能工巧匠的协助下,这款马刀被制作得非常锋利,在试验中,可以瞬间劈碎两个叠加铜板而不破损,这款马刀完成研制后并没有正式编号,战士们只是将其亲切地称为“雪枫刀”。

新四军第四师的骑兵部队

日军使用的32式甲型军刀,这款军刀亦大量被我军俘获,成为最为官兵喜爱的马刀

新四军研制的雪枫刀

对于骑兵的训练,彭雪枫和周纯麟更是一丝不苟。第4师骑兵团专门举办了骑兵干部训练班,专门学习和训练骑兵编队与劈砍技术。在训练中官兵相互配合共同摸索进步,很多官兵被马摔得鼻青脸肿,第二天仍然坚持上马操练。同时,由于马匹的素质有限,周纯麟对马匹的日常养护也是格外重视,在坚持进行爱马护马教育,教导官兵将马匹视为自己的亲密战友的同时,他还亲自检查马匹健康情况,喂马时间是否规律,草料是否给足,马棚是否打扫干净等等,事无巨细均亲自掌握。正是在这样严谨的作风下,新四军第4师的骑兵队伍迅速壮大,很快成为各个红色骑兵部队中的翘楚,甚至被八路军的骑兵部队视为学习的榜样,并很快在实战中表现出强大的威力。

在青纱帐中训练的八路军骑兵部队

1942年3月,新四军第四师9旅旅长所部全歼马馨亭所部,作战中骑兵团迂回穿插给了敌军致命一击。同年,骑兵团又在知屏山与黑塔山一带围歼了前来进村抢粮的日伪军。而在反扫荡作战期间,骑兵团更是屡次出击,多次从日军侧后发起突袭,给扫荡中的日军和伪军以极大震慑。当然新四军骑兵团最经典的战例莫过于1944年10月对青海骑兵第8师发起的复仇之战,双方在豫皖交接遭遇,在交战中,骑兵团凭借高超的骑术,纵马驰骋,并同时在马背上用马枪精确瞄准,加上雪枫刀更强的劈砍力,仅出动600余骑兵的第四师就将拥有2000余骑兵的敌军尽数歼灭,完成了一次响当当的雪耻之战。

抗战时期,八路军与新四军的骑兵部队在敌后纵横驰骋,给敌军造成了很大杀伤,成为一支令人闻风丧胆的尖刀力量。 经历了8年抗战的历练,这些红色骑兵队伍迅速成长,成为当时中国战斗力和战绩最为突出的骑兵力量,而在此后的解放战争中,羽翼渐丰的骑兵部队更是迷信装甲部队的蒋军见识到了骑兵的威力,甚至创造了“骑兵打坦克”的经典战例。如今骑兵部队的身影已经逐步远去,但昔日战马的嘶吼,马刀的劈砍声,依然是我军战史上值得回味的篇章。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1939年,两个日本兵拦住一个拾粪老人,没想到瞬间丧命于老人之手

提起杨八楞,在沧州地面上可谓大大的有名。人们之所以捧他,是因为他有一段十分露脸的历史,曾用“铁砂掌”震慑日寇,从此传为佳话,流传至今。

据说,杨八楞自幼好武,脾气大,性子直,吃软不吃硬。早先沧州城的鼓楼上有一口几百斤的大铁钟,杨八楞闲来无事,就会登上鼓楼,用头、拳、掌、肘、膝、脚跟大铁钟“玩命”,隔着几里地都能听见他“撞钟”的声响。

再比如说,麦场上有几个四、五百斤重的石碌碡,非要驴马骡子才能拉得动。这东西一旦到了杨八楞的手里,跟玩儿似的,脚踢、手搬、高举、投掷,轻轻松松,好似游戏一般。就因为他练得是“傻功夫”、“笨功夫”、“楞功夫”,故人们称他八楞。

说话间,到了1939年。此时,日寇占据京津冀一年有余,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挨着杨八楞的家不远的地方有个日军据点,里面有几个会空手道和相扑的日本兵,每天呼呼哈哈地在据点外面的一块空地上比划,时不时就会逼着当地人跟他们切磋技艺。明面上是切磋,实际上就为找人给他们“练手”。再说直白一点,就是给他们当口袋,白挨他们的揍。

也不知是谁被打急眼了,叫嚷出一句:“你们有能耐就跟杨八楞打,打我们这些种地的算什么本事。”

一席话惊醒东洋鬼,当即命令保长去把那个叫什么杨八楞的人找来,要用东洋武术会一会他!

长话短说。杨八楞够条汉子,还真就来了。不屑地质问日本兵:“想怎么比?”

一个浑身腱子肉,操着一口半生不熟的中国话的日本兵说:“摔跤!”

“行啊!”杨八楞把外衣脱下丢在一边,只穿一件小褂,抖了抖黝黑粗壮的胳膊,“你们是一个一个上啊,还是一块儿上?”

好大口气!那个会说中国话的日本兵登时冒了火,叫声“八嘎”,扑过去就摔。

驻沧州日军

说时迟,那时快。日本兵刚扑到跟前,就被杨八楞抓住他的两臂一拧,结结实实地给他来了个大趴虎。他不服,爬起来哇哇大叫着二次扑了过去。杨八楞闪身的同时,脚底下快速施了个绊子。得,日本兵二次摔了个大趴虎。这一下摔得比上一下更结实,撅在地上半天爬不起来。

其余的日本兵也纷纷被杨八楞的技艺惊呆,有心帮自己人一把,又觉着以多胜少,就算赢了也是胜之不武,脸上也不会有光彩,这不符合武士道的精神。所以只是观战,而没人肯帮忙。

终于,那个连跌两跤的日本兵又爬了起来。擦抹干净嘴角的血渍,叫唤了一嗓子,一个箭步冲上去,双臂紧搂着杨八楞的腰,用尽全力,报仇雪恨。怎知杨八楞好似一尊石佛,任他左搬右扳,始终岿然不动,屹立不倒。日本兵恼羞成怒,一口咬在杨八楞的右臂上。

“好小子,你属狗的!”杨八楞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口咬急了眼。陡然一绷劲,只听一声惨叫,再看那个咬人的日本兵,满口的牙齿全都被硌掉了,疼得他捂着流血的嘴满地连蹦,活脱脱一只东洋大马猴。

驻沧州日军

简短截说。杨八楞大显神威,美名迅速传开。慕名前来拜师者络绎不绝。日本人那边也敬佩其神勇,虽说吃了个大瘪,却没有找他麻烦。不过,杨八楞心里面明白,日本人不能善罢甘休,硬仗在后面哩。

果不其然,一天早上,杨八楞端起大碗刚要喝口黏粥,保长杨彪笑嘻嘻进了门。前脚刚迈过门坎,后脚还没等进来,就先拱手报喜说:“老八,你交上好运了,我专程给你道喜来了。”

杨八楞连眼皮都没抬一下,一边喝着黏粥,一边嘟囔着回了一句:“穷棒子有啥好事!”

“我说有好事你还不信。”杨彪嬉皮笑脸地奉承着说:“日本太君看上你的能耐了,不但不记仇,还请你过去当教练。白米白面好酒好肉让你可劲造儿,赏钱只多不少。你说说,这还不是交了大运!”

“要去你去,我不侍候!”杨八楞用力将大碗往桌案一墩,下了逐客令。

杨彪好说歹说,好悬没把嘴皮子磨破了。杨八楞亚赛茅坑里的硬石头,即便是杨彪要给他跪下,他还是那俩字——不去!

杨彪没辙了,也就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日军明信片

又过了几天,杨八楞见没什么动静,心里踏实了一些。在家憋得难受,索性背起粪筐到外面拾粪。刚出村就被两个端着刺刀的日本兵给截住了。日本兵用半生不熟的中国话朝他凶道:“老头,修路地干活!”

原来是两个负责抓苦力的东洋坏种。咱前面说了,杨八楞吃软不吃硬,你要顺着他说,他备不住还能跟你客气几句;你非要呛着说,那他绝对不会对你客气。

杨八楞把粪筐往地上一放,怒道:“八爷没空出洋工!”

此言一出,两个日本兵就算听不懂,但是杨八楞不服不忿的架势,摆明了不拿皇军当人看。气急败坏,端起刺刀;不由分说,分心便刺。

杨八楞一瞅这些东洋牲口听不懂人话,还要跟他动铁器,干脆豁了出去。使出平生绝学,身形快速一闪,也就一眨眼的工夫,两头东洋牲口趴在地上老实了。

杨八楞“点到为止”,只将其制服,而不愿伤其性命。背起粪筐,扭身要走。两个日本兵吃了苦头,焉能善罢甘休。咬着牙,爬起身,端起枪,左右夹攻,明晃晃的刺刀二次奔杨八楞刺了过去。

驻沧州日军

再看杨八楞,猛回身,击铁掌。霎那之间,传出一声惨叫。紧跟着,又是一声惨叫。两声惨叫过后,就再没什么动静了。杨八楞知道惹下大祸,杀了东洋兵无异于得罪阎王爷。好汉不吃眼前亏,快步回家喊上家人,跑安全的地方躲了起来。

再说那两个倒霉催的日本兵,那叫一个惨啊。一个脑瓜子还剩半拉,另外半拉“飞”上了枝头,吸引来几只老鸹享用美味;另一个胸腔子露着肋条,肚子里的零碎散了一地,让几条在附近游荡的野狗占了个便宜。

懂行的人知道,这两个倒霉催的日本兵挨了“铁砂掌”,杨八楞的一双铁掌有“断石开碑”的力道,漫说是人,就说一头牦牛,也经不住杨八楞一巴掌。

奇怪的是,日本人对于此事并没有反应,更没有烧房子抓人。要说他们良心发现,那是纯属扯淡。八成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只是老百姓不知道罢了。

驻沧州日军

好了。拙文一篇,到此打住。您要问我这件事儿是真是假,我只能老老实实地告诉您,我也不知道。这个段子不是我编出来的,而是一个口口相传的老故事。杨八楞并非虚构人物,其人在近代武林史上颇有威名。“铁砂掌威慑日寇”之事,估摸着也跟黄飞鸿、霍元甲、叶问这些近代武林宗师痛打洋夷的壮举一样,都是 杜撰出来的。不必当真实事件看待,当了传奇故事来看也就是了。

相关问答

“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 东洋兵 !先占火药库,后占北...

[最佳回答]B解析:

豫剧智斗原唱?

原唱周和桐。唱词:胡: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她那里提壶续水,...

沪剧智斗歌词原唱?

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

智斗沙家浜原唱歌词?

胡传魁: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

五年级的有趣的汉字1.2.3.4怎样做搜集字谜后语_作业帮

[回答](品)什么字,四个口?(田)什么字,五个口?(吾)字谜:丰收在望——稿啄木鸟——枭喜上眉头——声字谜:一只黑狗,不叫不吼——默差一点六斤--兵...

天津大恶霸王士海都做过哪些伤天害理的事?

“英雄有论、混混有谱!”借用说书艺人口中这句话,大狮且为各位看官道一道这天津“大耍”王士海。大狮曾写过李金鳌、袁文会、佟海山等“大耍儿”,以及天津卫...

哪有字谜十则?附答案的?

字谜:丰收在望——稿啄木鸟——枭喜上眉头——声字谜:一只黑狗,不叫不吼——默差一点六斤--兵开门红:间(开去门以后为“日”,红...字谜:丰收在望—...

近代中华的衰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近代中西方的第一次交流,是1793年的“马戛尔尼访华”,即乾隆58年。这次访华,马戛尔尼代表团给中国带来了天体运行仪、赫歇耳望远镜、帕克透镜、气压计、蒸汽...

有什么简单的字谜 - 身体好才是关键 的回答 - 懂得

2字谜(打一字)打断念头心3字谜百米赛跑猜一成语争先恐后4字谜(打一字)人对人众5字谜(打一字)表里如一...字谜:皇帝新衣——袭字谜...

有关"日"字的谜语?

一人,猜一个字答案是:大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猜一字答案是:拿一人在内,猜一字答案是:肉一人挑两小人,猜一字答案是:夹一人腰上挂把弓,猜一字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