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幽怨琵琶多”指的是谁?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
看了这首李颀的《古从军行》之后,很多人都以为“公主琵琶幽怨多”指的是王昭君。因为据说王昭君曾被册封为公主,而且最擅弹琵琶,并且她的故事流传千古,为大多数人所熟知。其实,中国历朝历代和亲的公主成百上千,又何止王昭君一个?
只是,很多和亲的公主都被湮没于浩瀚的历史烟尘之中。这首诗里的公主也是一位远嫁的汉朝公主,这位公主不仅有美丽的名字,还有美丽的容貌,《汉书.西域传》里还有关于她的记载。她叫刘细君,江都王刘建的女儿,人称“乌孙公主”。
细君公主
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汉武帝封其为公主,远嫁乌孙国王猎骄靡,为右夫人。婚礼的风光并不能掩盖政治联姻的实际用意,尽管此时的西汉王朝已相当强盛,经过大将军卫青、霍去病的彻底打击,匈奴已经远离漠北,可是汉武帝仍不得不采用怀柔兼武力的办法积极打通西域各国,联合防御匈奴,乌孙国就是主要的争取对象。
《汉书,西域传》记载:“乌孙国, 去长安八千九百里....不田作种树,随畜逐水草,与匈奴同俗。民刚恶,贪狼无信,多寇盗,最为强国。汉元封中,遣江都王建女细君为公主,以妻焉。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宦官侍御数百人,赠送甚盛。”
就这样,一枝深宫里的牡丹注定要在西域的浩渺风沙中摇曳,没有人眷顾她有多么地娇弱无助,没有人思量她有多么地恋恋不舍,满朝文武都在赞颂天子高瞻远瞩的英明决策。面对父母之邦的冷漠,细君公主只有将哀怨抛向苍凉的大地。不过,她留下了她的琵琶,还有她的幽怨,让史书枯涩的记载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细君出塞
相传,细君精通音律,妙解乐理,乐器琵琶创制的直接原因,就是细君远嫁乌孙。
晋人《琵琶赋序》云:“汉遣乌孙公主,念其行道思幕,使知音者裁琴、第、筑、箜筷之属,作马上之乐。”
唐人《乐府杂录》中记载:“琵琶, 始自乌孙公主造。”
《汉书.西域传》里抄录着她的悲歌:“吾家嫁我兮天一 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分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这首诗传到汉地,连汉武帝也感慨万千,于是时常派特使携带珍贵礼物去慰问细君,想必细君只有一声叹息,惨然苦笑,金银珠宝怎抵思乡情深?
细君远嫁的第二年猎骄靡就死了,其孙岑陬军须靡继位。按照西域风俗,新国王将继承前任国王的妻妾。细君上书汉武帝,表示自己不愿再嫁他人,而天子却赫然命令“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自始至终,细君虽名为公主,但终究只是枚任人摆布的棋子, 为了大一统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作为政治的祭礼,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细君公主在大漠悄然陨落了,她只能祈祷她的灵魂能够回归故乡,实现那个“愿为黄鹄兮归故乡”的梦想。
乌孙公主——刘细君
人们读历史,对许多英雄人物熟记在心,如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人们读惯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但念一念“公主琵琶幽怨多”,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毕竟,历史不仅流淌着男人的血,也曾经流淌着女人的泪。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公主琵琶幽怨多,指的不是王昭君!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唐代李颀的《古从军行》知名度很高,尤其是那句“公主琵琶幽怨多”让人印象深刻。如果不是边关连年战火,估计没有哪位公主会去和亲。所以这句话包含的不仅是公主的幽怨,它还能折射出一个王朝在军事方面的不足。
但是本期节目不分析古代战争,咱们来聊聊,“公主琵琶幽怨多”中的公主,指的是谁?
很多人听完这句诗,下意识就会认为,这里的公主指的是王昭君。
据说,王昭君和亲,离家万里,一路上黄沙滚滚马嘶雁鸣。她眼看着故土越来越远,前路依然渺茫,一时之间特别感伤,就弹奏了一曲《琵琶怨》。
当时,天高云淡,乐声哀婉,美女明艳动人。这幅画面不仅把周围的人都看愣了,就连南飞的大雁都入迷了,竟然忘记扇动翅膀飞行,直接从天空中掉了下来。
估计场景和现在烂俗偶像剧为了表示女主艳惊四方,每次出场都让男主男配停下手中工作,张大嘴巴,视线跟着女主脚步移动差不多。
可见今人还是想象力匮乏,这招古人早就用过了。并且今人还停留在同一物种阶段,而古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长的,甚至连见惯了嫦娥美貌的明月,看到美女貂蝉后都得震惊。
再说回王昭君,落雁这个典故能证明她不仅长得漂亮,还擅长弹琵琶,并且她还是名气非常高的和亲公主。所以,“公主琵琶幽怨多”,会让人第一时间想到王昭君。
但是,公主琵琶幽怨多,指的还真不一定是她。西汉初年的和亲公主刘细君,比王昭君更符合条件。
首先,王昭君出生于普通人家,入宫后只是宫女。即便和亲前被封,严格来说也不是公主。但是刘细君,是正经的汉室宗亲。
她的曾祖父是汉景帝刘启,祖父是汉武帝刘彻的兄长、江都易王刘非,所以刘细君是货真价实的皇室中人,从小被称为“江都公主”。
古代正牌公主都不愿意和亲,无论皇帝还是王爷,谁都舍不得自己亲生女儿去那么远的地方。刘细君之所以被汉武帝推出去,是因为她的父亲江都王刘建不仅荒淫无道啥也不会,还意图谋反,被汉武帝发现后害怕自杀了,刘细君从此成了罪臣之后。
这样有皇室血脉但没有任何靠山的女子,最适合和亲。
其次,刘细君也是琵琶高手,并且传说中,她还是琵琶的发明者。
说当年刘细君远嫁乌孙,离家千里,语言不通,日子过得特别孤苦。为了稍解相思之情,她做了一个乐器,还创作了《悲愁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据说,这个乐器是“阮”,也被称为 “秦琵琶”。
“公主琵琶幽怨多”,王昭君弹得是什么曲子已经不可考了,但是刘细君这首《悲愁歌》,当真是全篇都在幽怨感伤。
还有最后一点,就是李颀的《古从军行》,整体上是反战思想。
全诗最后两句是“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意思是战士们在玉门关外拼命厮杀,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埋骨他乡,最终却只换来西域的葡萄进入汉家。这是极大的讽刺。
所以说,“借汉皇开边,讽玄宗用兵”是全诗的主题。
汉皇是汉武帝,刘细君是汉武帝时期和亲的,王昭君是汉元帝时期,如果是王昭君的话,年份对不上。
并且,刘细君和亲乌孙,是因为汉武帝要拉拢乌孙,切断匈奴右臂,为日后与匈奴对战打基础。所以说刘细君的和亲,并不是为了和平,而是为了更大的战争,符合全诗主旨。
而王昭君和亲,她的和亲对象是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而呼韩邪单于早在汉宣帝统治时期就归顺汉朝了。到了汉元帝时,南匈奴已经是汉朝的蜀国,王昭君和亲,是为了加强汉匈的联系,为了世代友好,绝对不是为了战争。
这一点,也和《古从军行》对不上。
所以说,《古从军行》中的“公主琵琶幽怨多”,指的不是在后世名气最大的王昭君,而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和亲公主,刘细君。
相关问答
公主琵琶幽怨多 的公主指谁?公主琵琶幽怨多是一句诗歌表达,常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悲伤、哀怨的情感。具体指的是哪位公主,需要根据上下文或具体情境来确定。通常来说,这句表达并不指代特定...
公主琵琶幽怨多 出自哪一首古诗?我最喜欢的、印象最深的就是李颀的《古从军行》了!古从军行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
出塞古诗要三首不一样的谁有?_作业帮[回答]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古从军行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
年年战骨埋荒外全诗及作者?这是唐代李硕《古从军行》里的诗句,全文为: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
【别塞诗有哪些】作业帮[回答]王昌龄塞下曲四首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
反对 公主 和亲的诗句?敢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藩。——《王昭君》刘献廷[清]《古从军行》作者:李颀白日登山望峰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有句很有名的古诗形容出征躯体?5、《古从军行》唐代: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
行人刁斗风沙暗是什么意思?“刁斗”,是古代军中铜制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古从军行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风沙迷眼的诗句?《凉州词二首》唐代·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
埋荒骨诗句?意思是:年年战死的尸骨埋葬于荒野,换来的只是西域葡萄送汉家。出自:唐代李颀的《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