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止水鉴常明,见尽人间万物清
人,有时应该像水一样前进:如果前面是高山,就绕过去;如果前面是平原,就漫过去;如果前面是张网,就渗过去;如果前面是闸门,就停下来,等待机会。”既然被看成一条河,就得不断地流下去。”
年幼无知、心浮气躁的阶段,经常会向往一种心如止水的感觉,很多曾经沧海的人来说,没有痛感,不意味着没有痛苦。
心如止水鉴常明,人生无论遭遇什么大起大落,要宠辱不惊,要似水一样的平静,这是一种境界。只有拥有这种境界的人。才能看清人事。而只有做到心如止水的人,才能把这种境界的道德作为一面“明”而“亮”的镜子。才能“鉴常明” 我认为可能就是这种道理吧!
心如止水和心如流水有相同之处而又绝然不同。相同于都是在“形容心境清澈,毫无杂念”。比喻我们心灵处于某种清晰的状态,它让我们能如实、准确、客观地反映身心内外各种现象。不同于心如止水更好比平静的水面,能如实、不扭曲地反映岸边的景物。有时,我们把这种状态也比喻为一面一尘不染的镜子。
与朋友闲聊之时,不知是何缘故提到有关人的生死。人生百年,转眼匆匆,净身而来,徒手而去。想想也有几分惆怅涌上心间,生逢不惑,却也慨叹起岁月的无情,只留给我们短短数十载。想想假若能够到达“心如止水”的境界,想必会活的更加洒脱一点吧。
有些人一生追求爱情,宁死不妥协,至死不悔。如三毛,因对现实绝望又不肯妥协过一种平庸的日子,在中年之时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如张爱玲,一生只爱一人却遭背叛,选择远居异国他乡,直到慢慢变老孤独而终。这样的人生精彩中更多是寂寞,灿烂中更多是凄凉。
有些人一生盲目追求功名利禄,为实现目标不乏余力,放弃了爱情,冷落了亲情,忽略了友情。而真正功成名就之时,却突然发现一切都是那么虚无。只因一味的追逐,却错过了欣赏沿途美景的机会。
有些人一生在哀怨中度过,抱怨自己的怀才不遇,整日怨天尤人,意志消沉,消极于世,含恨而归。
有些人胸无大志,潦倒一生。撒手人寰之时,留下的是永远的遗憾。
人生苦短,何必太计较得失,快乐的心境最重要。刘禹锡有诗云:“心如止水鉴常明,见尽人间万物情。”做到心如止水,以清净之态明鉴万物,容纳万象,方能逍遥自在,不枉此生。
心如止水绝不是消沉和保守,它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但求一份豁达,一份坦然,沉着冷静,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心如止水的人,也会经历波澜,但每一种经历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笔财富,一次历练。他们拿得起放的下,勇于面对,敢于承受,笑对人生。他们也会有感性的一面,但永远懂得理性比感性更重要。
心如止水的人,不会小肚鸡肠,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他们心宽体胖,乐善好施。
心如止水的人,懂得享受生活。他们不去攀比,不会阿谀奉承,活得坦然,活得潇洒,活得自在。
心如止水的人,不会妄自菲薄,自暴自弃;也不会自命不凡,目空一切。他们比谁对自己都有更深刻的认识。“大智若愚”的背后,隐含着真正的大智慧。
心如止水的人,平静的心态下面隐藏着一股爆发力,一旦机会来临,潜在的力量比一般人更加势不可挡。作为隐士也好,执权者也罢,处理问题更加游刃有余,令人信服。
心如止水的人,他们知道一切事物莫强求,不急不躁,脚踏实地,成熟稳重,静观其变,运筹帷幄,稳中取胜。
只有一个人的知识、阅历、素质、修养达到足够的积淀时,才能真正做到心如止水。心如止水是宁静,心如止水是快乐!
人生是一个过程,酸甜苦辣都要品尝,那样的人生才精彩。郑板桥有句名言:“难得糊涂。”真是经典!人要学会满足,学会调节,学会感恩,学会做到“心如止水”。
心如止水,可以理解成处事稳重。
一是心态。如果说一个经历很多的人,心态就比经历少的人稳一点。
二要个人。现在的人都比较浮躁。但是还是有稳重的人。
三就是心理的准备了。如果你遇到事情自己不慌乱,那么在别人的眼中自己就是稳。
四最重要就是自己的控制能力。要想做到心静如水,首先要接纳心静不如水的情形。当心无法平静的时候,不要担心,不要着急,人生在世,会遇到很多的事情,心情不平静,很正常。慢慢地,心就会平静下来,再慢慢地,每天心平静下来的时间就多了,时间长了,就很容易心静如水了。
心如止水,要的就是一种释怀。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曾经一直耿耿于怀的事情,在多年后在翻出来回想的时候,根本已经找不到当初让你介怀的理由了,这个时候心是平静的,因为那些所谓放不下的情愫,在你看来,已经成为可以原谅的回忆,不如释怀,让心如止水,何须梗塞。心如止水,要的就是一种淡泊。真正淡泊,不是你在历经沧桑然后蓦然回首才发现的真谛,它其实无处不在,只是常常会被忽略.很年轻的时候,我们手里掌握着唯一的资本---青春,便觉得是应该飞扬起来的,可曾想过,坐看云淡风轻不也别有情致?淡泊了气盛的年华,事情就变的显而易见了,不如淡泊,让心如止水,何须劳碌。
心如止水,要的就是一种腻静。
梁衡人生三部曲之《重阳》:心如止水鉴常明
《重阳》 梁衡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春天里,收到了梁衡先生心心念念的《重阳》。
至此,《觅渡》《洗尘》《重阳》,梁先生的人生三部曲,算是齐了。 这是一个记者、作家、学者、官员的所思所见,是他半个多世纪的心声。梁先生很看重《重阳》,书里有2013年到2023年以来的作品和思考:有青春回忆,还有古稀之年老树新枝俯仰河山的华章。
梁先生36岁成名。在此后40多年里,先山水散文,再政治散文,及至人文森林。其山水游记,对天地山川的歌咏,如春天里的奔流,清澈不绝。理性散文,对伟人名士的灵魂追问,如炎夏清凉的风,深邃悠远,发人深省。退休后,他回归自然,释放真我,踏遍青山寻古树,创作了《树梢上的中国》。以一棵树,投射生命、历史与文化,开启树与人的超时空对话,宏大的叙述顿然有了生机,甚至散发着穿越时空的任性和恣意。 老友梁晓声先生说,这个题材好,内涵很丰富,促进了文化保护,还给当地带来了发展机遇。
苍穹之下、辽阔大地上的苍凉古树,给赤子之心的梁先生以无数的灵感。他先是提出了人文森林的理念,然后就有了人文古树的写作实践。他说,一棵古树就是一部历史教科书。 这样的意念,赋予了散文创作新的方向。于是,从森林树木的视野,俯瞰大地,将自然历史文化的变迁予以新的呈现。他笔下的树是有情感有灵魂的,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记录者。《重阳》里“人文森林”篇有他写的15棵(篇)古树。
通常,日臻成熟的艺术家长于展现艺术技巧和创新思维,反映对精神境界的自我解放,对信仰、人生价值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巴金晚年写下《随想录》,对自我和历史予以清理、总结和反思。张大千绘画风格暮年也由泼墨重彩向泼墨淡彩转变。梁先生的《重阳》,较之前工整严谨的《觅渡》《洗尘》,多了几分浪漫和厚重。比如他写树不止于树,写实不拘于实,复活了山川,复活了历史,自然不再仅仅是背景,而是叙述者。他的书写,不再是描摹细致的工笔,而是豪迈潇洒的大写意,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又如《寻找缝补地球的金钉子》,本是一个学术议题,梁先生硬是凭一己之力将其写成了一篇好看的散文。按其写作理念,文学就是翻译。凭借他独创的文章五诀——“形、事、情、理、典”,给枯燥的地质概念穿上了翩然起舞的五彩羽衣,在贵州苗岭深处,让石头说话,绘声绘色地讲述地球史的秘密,5.08亿年前遥不可及的风貌得以浮现。
如果说,《觅渡》书里有《“觅渡,觅渡,渡何处”》,《洗尘》有《张闻天:一个尘封垢埋而愈见光辉的灵魂》,那么《风沙行》《带伤的重阳木》《将军几死却永生》则是《重阳》中闪亮的存在。书里除了大事大情大理,还有诗和远方,甚而有梁先生少见的人间烟火和琐碎生活。思虑深沉、正襟危坐的仪式感淡去,心如止水鉴常明、见尽人间万物情的松弛感逐增。
人生四季,气象万千。钱锺书先生说,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晚节思虑深沉,乃染宋调。梁先生从小到老,一直是沉稳持重的气质,少有张扬,尽管常写悲剧人物,但并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脸上不时挂着笑。他是一个向大众传递美和思想的乐观主义者。他笔下的张自忠、方志敏,慷慨赴死,以身殉国,忠义之志,壮烈之节,凛然之意,浩然之气,跃然而出,人性的光辉彪炳千秋。梁先生不是伤春悲秋之人,他是孤独的思考者,他有足够的定力和智慧,从纷繁的人和事中抽离出来,悟出一个理,而不沉溺其中。 他的反思不是灰黯的。当他隔着岁月之河回望岁月,书写粗粝的时代之风,被弃置深井的底层生活时,没有丝毫的悲切和怨怼,清冽的气息中,曾经的艰难苦涩,溢散着温暖的光,抚平了千疮百孔。
世人大多悲秋。李清照“天与秋光,转转情伤,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的怅然,到了梁先生这里,只剩下了陶醉。对于人生晚秋,他坦然迎之,欣然承之。临退休时他说,我心里像秋色一样宁静,又有一种交替换季的欣喜。后来他还说,我从不喝酒,却年年为秋色所醉,不如静对一院秋。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钟爱秋光秋色秋意的梁先生,把对秋天的喜爱写进了《重阳》。枝繁叶茂的秋日胜景,沉毅静美,硕果累累。
《杀死一只知更鸟》里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你永远不可能真正去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去走他走过的路,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透过梁先生的文字,循着他回忆的蛛丝马迹,我们可以更真切地了解他的成长和觉醒,感受他历尽沧桑后依然葆有的那颗初心。
“瞻彼日月,迅过俯仰;感今惟昔,口存心想。”这本《重阳》,是时光的馈赠,是古稀之年的梁先生对山河岁月、天地万物、人文历史的渊思寂虑。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梁先生是否真得鹿,慧根尚浅的我,不敢妄言。但有一点甚是了然,梁先生的内心是丰盈、平静且明亮的,即使曾经卑微辛酸的过往,即使嚣张了四十多年的失眠,也剥夺不了他对文学和生活的热爱。
(作者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高级编辑)
相关问答
心如止水鉴常明 是什么意思?不论外界的环境有多么艰难,心如止水鉴常明就是指要保持冷静沉着,不大受外界干扰,在一切喧嚣当中,盈心灵保持安宁,以智慧迎向困境。这句话暗示人们在遇到困难...
描写人的心态 心如止水 的诗句?保心如止水,为行见真书。——张观心如止水鉴常明,见尽人间万物情。——刘禹锡燕坐心源如止水,余工吟笔烂生花。——程公许先生久与人迹绝,心如止水形枯柯...
罗笔芯语录?笔芯:是我,明川。请原谅我用这种方式跟你沟通,十几年法医生涯,解剖过五百多具尸体,他们每一位都是别人的父母、妻儿、兄弟姐妹,无数长相厮守的诺言,在生...
不想对无心的人诗句?"——高明《琵琶记》2."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冯梦龙《喻世明言》3."从此封心锁爱,不谈感情。"——佚名4.&qu...
沈如心的诗?应该是沈如筠的诗:闺怨二首·其一沈如筠〔唐代〕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闺怨二首·其二沈如筠〔唐代〕陇底嗟长别,流襟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