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下效,至诚感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
本文共1386读大约5分钟
对传统文化教育的信心是成功的关键。肯定人性本来良善,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起点和基础。人确实是可以通过圣贤教育教好的。所以,中国古人一直秉持“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理念,这也是传统社会齐家、治国、平天下所秉持的信念。
就道德教育而论,上行下效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说到“教”,确实不是言教,而是身教。《晏子》中记载,齐景公向晏子请教道:“明王之教民何若?”圣明的君主是怎么样教导人民的?晏子说:“明其教令,而先之以行;养民不苛,而防之以刑。所求于下者,不务于上;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故下从其教也。”意思是说,首先要使教育明确,法令也明确,君主要率先垂范,对待人民不能很苛虐,要用刑罚来防止他们作奸犯科。要求臣民做到的,君主必须首先要做到;禁止人民做的,自己也一定不能做。这样,臣民才能够服从君主的教诲。所以,领导者和教育者先受教育,是教育成功的根本所在。
贞观初年,有人上疏给唐太宗,希望朝廷能够罢免一些佞臣。唐太宗看了之后说:“朕所任用的都是贤者,你觉得谁不是贤者?”这个臣子说:“微臣从小在乡间长大,目前也判断不出谁是贤德的人,谁是奸佞的人,但是可以请陛下有一天故意装作很生气,然后讲一些不正确的话,看看有没有人敢不惧怕陛下的雷霆之怒,对陛下犯颜直谏,这样的人就是正直之人。假如陛下很生气,讲的话不正确,还有人奉承陛下,那这个人就是佞臣。陛下通过这个方法就能看出谁是奸佞之人。”
我们看唐太宗是怎么样应对他的。唐太宗对当时的大臣封德彝说:“流水的清和浊就在它的源头,君主是政治清明的源头,臣子、百姓就像流水一样。现在朕这个君主,要先用诈术,那不是故意演戏吗?故意演戏,朕当君主的已经不正直了,还要测出臣子的正直,有没有这个道理?这就好比源头是污浊的,还希望流水是清澈的,从道理上是讲不通的。”唐太宗很有正气,能够明辨是非。假如我们没有看到后面唐太宗的这些话,也许会认为这个臣子提出的方法挺不错的。
唐太宗还讲到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譬如魏武帝,也就是曹操。唐太宗看了曹操的一些历史,觉得他诡计太多,很不认同他的做法,觉得上位者,作为一个国君这样做事情,很难教化老百姓。曹操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可天下人负我”,这个就不能学。当然唐太宗也是很讲人情事理的,他对上书的人说,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朕想用大信、诚信在天下立足,不欲以诈术来教化百姓,所以“卿言虽善”,爱卿讲的方法虽然不错,“朕所不取也”,但是朕不能够采用。他没有一下子全部否定这个臣子,还是鼓励他提建议。但是他也借着这个机会教育了他的臣子,不能够用诈术。我们看整部《中庸》强调的就是一个“诚”字,古人说“至诚如神”,至诚感通,而不是用诈术、诡计等方法获得成功。所以,我们学了圣贤经典就能够明辨是非。社会上流传着很多厚黑术、诡诈方法等,这都不是正道,都是枝末而已。
所以,要教民,首先领导者要受教育。我们翻开“四书五经”,几乎没有看到哪一句话是教导老百姓的,全都是劝导君主和领导者的。百姓怎么受到教化呢?实际上是从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学到的。古人说:“言教者讼,身教者从。”你用言语去教导他,自己没有做到,他就会有争讼、有逆反,说你都没有做到,有什么资格教我呢?你自己不去说他,自己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全都符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下属就从你的身上学到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一个真正有孝心的人,能够做到至诚感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
节选自《群书治要360》第二集
视频加载中...
在历史上把这个孝字做到极致的无过于大舜了,大舜被列为「二十四孝」之首很有深意,为什么他被列为二十四孝之首?因为他的父母、他的后母、他的一个弟弟三番五次地要置他于死地。但是大舜并没有怀恨在心,即使得了天子之位,仍然想着自己不能够把儿女之道尽到,孝道做得不够,所以经常到原野上去号泣。后来他的诚心终于感化了他的后母,也感化了他的兄弟。所以把他列为二十四孝之首,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一个真正有孝心的人,他就能够做到至诚感通。
相关问答
道心惟微的意思?道心惟微的含义是:道心是幽微难明的。出自于《尚书·虞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含义为:人心危险,道心精微,要精研要专...后...
一念之差后半句?天道虽远行宋·释文珦天道虽远,人心匪殊。内直不欺,与天为徒。对越无愧,陟降恒俱。祝史陈言,曾非矫诬。桑林之祷,金縢之书。至诚感通,如鼓应桴。神...
关于真诚的优美语段,100字左右,_作业帮[回答]巴金《探索者·作家》:“他们坦率、朴素、真诚,毫无等级观念.”意义当我们把“诚”开显,落实于家庭之时,父母对儿女的爱护是“至诚”的淋漓表现...
“如鼓应桴”出自哪一首诗词?内直不欺,与天为徒。对越无愧,陟降恒俱。祝史陈言,曾非矫诬。桑林之祷,金縢之书。至诚感通,如鼓应桴。神人以和,大信以孚。不勉不思,自止于符。天...
佛教徒在吃饭前念的供养怎么说?好像有一句供养佛 供养法 供养...是的,念: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唵,誐誐曩,三婆嚩,伐日啰斛。(读音:ōng,yéyénǎng,sānpówá,fázǐlàhōng。)——念三遍...
【为什么《大学》中说一切皆以修身为本?】作业帮[回答]”在明明德“是大学的根本和核心,其实答案本身就在文章内部,只是楼主太粗心,没有注意.明德,我们可以讲的就是到上很高的智慧,园满的智慧.而这个,我...
佛教徒在吃饭前念的供养怎么说?好像有一句供养佛 供养法 供养...这是最简单的供养咒。【转】《供养咒要用真心念才有作用》问:有人说在吃饭之前念十声佛号,然后请诸位众生一起进餐,并请诸佛菩萨将这餐饭变现很多,...
真诚,是什么样的一种心理状态?真诚的眼睛是清澈的真诚的声音是甜美的真诚的态度是和缓的真诚的行为是从容的真诚的举止是涵养优雅的诚能行之永久,是处事立身的根本至诚能感通一切,用诚...
精神分裂症患者,应该看一些什么样的书,对病情才有帮助?首先要看病人处于什么阶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治疗和帮助!如果病人处于混乱期应及时求助医生,适当的药物治疗是可以缓解幻听幻视等症状。帮助病人暂时缓...
丁郎刻母的民间故事?在汉朝河内地方,有一个人叫丁兰。传说他有感于「羔羊跪乳」和「乌鸦反哺」的情形,对自己未能趁父母健在时尽孝而痛悔不已,越发思念已故的父母。于是,他就用木...